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39篇
综合类   178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7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31.
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对活性艳橙溶液光催化脱色的影响因素,并对溶液中初始过氧化氢浓度,初始pH值,光解时间对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为43.14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3,光解时间为20 min时,10 mg/L的活性艳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332.
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流的电化学设备,其电流是通过蓄电池内部活性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目前,我们常用的蓄电池主要有普通蓄电池、干荷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等3种。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  相似文献   
333.
a.蓄电池的故障 常常听驾驶员说车上的蓄电池漏电,汽车停一晚上就发不动了。其实,这与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汽车蓄电池是靠铅酸的电化学作用产生电力,然而在低温下,电化学活性会下降,许多使用时间较长的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假性漏电。解决方法是买罐蓄电池活性剂,加入蓄电池加水孔,一般当场可以“复活”。  相似文献   
334.
335.
336.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试验,通过五批试件比较分析了水胶比、砂胶比、减水剂掺量、硅灰与石英粉比等参数对RPC的流动度以及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以改善RPC的流动度,探讨以地方常用材料配制RP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7.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38.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常规三轴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强度特征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压≤60 MPa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常规三轴压缩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劈裂破坏,围压为65MPa时,破坏表现出挤压流动特征;在不同的围压条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基本相似,均经历压密、弹性、应力软化和荷载稳定下降4个阶段;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轴向峰值应变均随围压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长,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随围压增长的速度较普通混凝土缓慢;在到达峰值应变之前,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割线泊松比表现出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此阶段的体积应变表现为压缩。  相似文献   
339.
针对铁路32 m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低高度T形梁,通过实梁静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受力性能.进行的2个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梁体跨中处应变沿梁高分布呈线性变化,而且该梁均呈现线弹性工作状态,平截面假定适用;梁体下翼缘的底面和侧面均未出现裂缝,该梁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梁跨中截面受力全过程分析,得到该梁的抗裂安全系数为1.4,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大于2.28,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40.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抗淋巴瘤细胞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