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研究浅海高频水声信道,基于虚源法和Xiao模型建立高频水声信道模型,对其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并仿真,得到高频水声信号的传播损失以及接收波形。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高频水声模型的统计特性与理想Rice衰落过程高度吻合,传播衰减规律与球面扩展传播衰减相一致,海面(海底)反射系数对本征声线幅度衰减有明显影响。由于信道的衰减、相移以及频散等作用,接收信号波形与发射信号相比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2.
在给定距离情况下,声能量在深度方向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体现在声传播损失在不同深度之间的差异可达20dB,因此研究深度方向上的声传播损失最小点即最佳深度对水声通信和探测有一定帮助。采用简正波方法对最佳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声源频率、声源深度和海水深度对最佳深度的影响最大,并在理想液体波导中研究了海水深度和声源频率主导的简正波模态阶数对最佳深度影响,得出在给定声源深度情况下,简正波阶数是影响最佳深度的唯一因素。当海水中简正波阶数从1逐渐增大时,最佳深度也从海水层中部逐渐向海面和海底移动,当简正波个数足够多时,最佳深度稳定在声源深度和声源的对称深度。  相似文献   
43.
针对回转体形状的水下滑翔机浅海水域滑翔能力弱的问题,以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垂直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并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运动模型仿真系统进行开环运动响应研究,分析执行机构的调节速度、浮力调节机构布局方式对水下滑翔机运动性能的影响,得到有利于浅海水域滑翔作业的解决方案;研究水下滑翔机系统输入对运动响应参数的影响程度和定量关系,分析水下滑翔机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滑翔比与运动角度关系,得到小角度滑翔可充分利用大滑翔比优势适应浅海水域滑翔作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在土质海岸浅海水域建设公路,意味着准一级公路穿越"滩涂泥沼区"、"潮汐落差区"和"海水永浸区"而挺进大海,与港口码头相接。这三大区域均是大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经常发生的地段,一般路面结构很难适应。因此,研究适宜的路面结构形式及其作业工法,填补、丰富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之空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介绍在浅海域路段受海水涨落潮影响时,采用乘潮作业方式,合理组织施工,成功完成护岸基础的挖泥、抛石、夯实、整平等关键工序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46.
浅海中静态电偶极子电场分布的镜像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镜像法,依据电磁场惟一性原理,在空气-海水-海床3层模型下,推导了位于海水中的任意方向静态电偶极子在海水区域中产生的标量电位及静态电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洋环境和电偶极子,对水下标量电位分布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推导过程和所得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7.
详细介绍了浅海钻孔桩浮平台施工技术.用舟桥战备器材拼组成浮式可坐滩使用的钻孔平台,成功地应用于浅海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总结出了较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8.
应用简正波理论,阐述了一般分层浅海的声场传播问题,并计算了在弹性切变海底条件下的声传播问题,分析了在浅海海底表面传播的地震波传播效应.对声场的理论计算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报了浅海声传播的传播损失.  相似文献   
49.
50.
依托天津港东疆港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浅海吹填成陆区域的道路路基、路面结构及排水管道等设施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吹填成陆区快速筑路的技术,从而为浅海吹填成陆区域快速筑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应用了加筋路基、“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形式、管道接口防渗措施的道路基本取得了良好的路用评价和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