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9篇 |
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12篇 |
综合类 | 326篇 |
水路运输 | 290篇 |
铁路运输 | 581篇 |
综合运输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三角洲地区滨海相沉积淤泥质黏土层曾被工程界视作暗挖施工禁区,但如果采用明挖法施工需要占用大量公用资源。以杭州市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施工为例,在富水的滨海相淤泥质地层中,通过预注浆的方法改善淤泥质黏土地层,施工中多次调整注浆参数,选取最佳注浆材料和配比进行注浆改良地层,应用浅埋暗挖施工工艺严格遵循浅埋暗挖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成功施作了地下过街通道,为淤泥质地层中进行暗挖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时,站厅隧道二衬施作时机有横通道开挖之前和之后2种方案。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2种方案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从地表沉降和隧道结构内力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施工阶段,方案1的最大地表沉降均比方案2的显著减小,方案1的最终地表沉降为48mm,仅为方案2的最终地表沉降(166mm)的29%,而且站厅隧道初支内力和需要的配筋量均小于方案2。因此,在车站施工过程中,站厅隧道二衬应在横通道开挖之前施作。 相似文献
123.
针对下穿泄洪道广珠铁路江门隧道存在的富地表水、超浅埋、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等特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价,塌方、大变形、渗漏水风险等级均为高度。提出了地表隔离、水平旋喷桩+管棚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及加强施工管理和监测等控制措施,降低了施工风险。经实践证明,风险评价准确,控制措施合理,江门隧道下穿泄洪道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4.
赣州至龙岩铁路梅花山隧道进口段地势低洼,且埋深较浅,洞口偏压,采用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法一次性完成60 m长管棚超前支护,该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大管棚搭接及工作空间无法在超浅埋地段实现的难题,为类似山岭隧道的超浅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5.
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得出荷载在衬砌结构各部分中的分担比例,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2组不同围岩条件的测试断面,开展现场测试工作。对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及二次衬砌结构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墙脚位置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接触压力较大,表明这二者承受大部分垂直压力;初期支护所受围岩压力随着土体强度降低而增大,且分布形式更趋于静水压力作用特点;二次衬砌作为主要支护结构承担大部分荷载,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随围岩土体强度降低而显著增大,二次衬砌在支护体系中作用也随土体强度降低而凸显;二次衬砌混凝土基本受压,拱腰及以上位置应力较大,仰拱处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6.
浅覆土大粒径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径6 m的盾构隧道已开始应用于北京电缆隧道。为确保盾构在浅覆土大粒径无水砂卵石地层中顺利掘进,采取了以下措施:渣土改良、加大同步和二次注浆量、优化掘进参数、优化刀盘布局和刀具等。通过试验结合现场的方法,保证盾构通过后地面沉降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相似文献
127.
张杰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8,(3):107-113
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GZH-5标段中DK32+300~DK32+927.303段为背景,通过2组模型试验,其中一组无超前注浆,另一组进行超前注浆,研究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及超前注浆对其受力变形造成的影响,最后,针对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提出几点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北京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采用浅埋暗挖法,在砂卵石地层中下穿四通热力小室,同时上穿6号线盾构区间。介绍了注浆加固措施,对管线采取了深层沉降监测和分层沉降监测技术,较好地控制了热力小室、6号线盾构区间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29.
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变形控制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厦门市机场路一期梧村山隧道,设计为浅埋大跨结构,并要求下穿密集浦南建筑物片区。为控制该区严峻的环境风险,特别是建筑物的变形风险,建立相应的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通过施工现场试验段、先期施工、开挖、辅助工法的实施,以及全方位的变形监控量测结果,对该控制标准进行工程验证与反馈分析,从而形成可靠、可操作的变形过程控制综合指标,作为下穿建筑物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研究成果已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并在现场开始付诸实施,其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0.
隧道下穿交通量大、超浅埋的国道公路时,为了能安全穿越,确保行车畅通,围岩开挖采用了拱上部周边打空炮眼减振、开挖面增打减振孔、炮孔复合装药、预留光爆层等综合减振措施的爆破技术。经现场爆破监测,爆破振动波速基本控制在20mm/s之内,降低了爆破的振波,有效地控制了公路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