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廖新炽 《世界海运》2008,31(4):37-38
介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海船进江、狭水道中、港内航行、在掉头水域等各种复杂航区安全操作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22.
唐翠 《中国水运》2014,(3):317-318
港内道路与一般的城市道路不同,有着其特殊的交通特性。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车道宽度设计的波良科夫模型进行修正,给出了港内主干道车道宽度设计的推荐值,并将其与《河港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中给出的港内主干道宽度的参考值进行了复核验证。  相似文献   
23.
大型船舶在港内水域中航行靠泊,由于水深较浅,为了避免船舶触底、搁浅或失控,广大驾引人员在进入港内水域前必须充分地考虑船底与水底的安全距离。由于影响船底与水底距离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精确预测船底与水底的距离目前还难以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预先确定富余水深来保证船舶的安全。富余水深留得少,则航行时有触底和失控的危险;富余水深留得多,则浪费船舶的运力。富余水深合理的综合管理应是既能保证船舶安全,又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舶载重量。本文提出的富余水深的概念是指为了保证船体安全和操纵安全预留的静态船底水深的…  相似文献   
24.
针对宁波港大型船舶进港过程中的通航安全问题,提出大型船舶航行在狭水道、人工航槽及进入锚地进的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归纳大型船舶在港内通航安全方面的一些较好做法。  相似文献   
25.
孙龙  陈国强  李醒  王刚 《水运工程》2011,(12):54-56
渔港泊稳条件一般应包括码头泊稳条件和锚地泊稳条件,从港内锚地泊稳条件入手,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港内锚地允许波高规定,针对我国习惯采用有效波高作为锚地泊稳条件的做法和弊端,以VQY811型渔船(298.4 kW)为代表船型行进验证,提出港内锚地允许波高采用不大于1m最大波高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6.
为了深入研究空载船在前八字吹拢风影响下使用单拖轮协助离泊的技术难题,笔者结合船舶操纵的理论知识,参考天津港引航中心总结出的引航经验,结合单拖轮空船前八字拢风情况下离泊的一个经典案例,总结并整理出三种较为实用的离泊方案,同时分别评述这三种方案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提出航道资源有限时可通过建设港内锚地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思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拥有港内锚地的沿海集装箱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内锚地的锚位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港内锚地锚位数与航道通过能力服从多项式的函数关系,且存在极值;在该极值范围内,建设港内锚地对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效果显著,但当锚位数超过极值后航道通过能力将不再随锚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因而该极值可为确定港内锚地的建设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水道港口》2016,(6):589-592
针对自然水深不足且较为复杂的港内水域,仅仅依据规范条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不能完全满足船舶港内作业的需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应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研究了船舶港内作业对于港池水域的要求,根据试验结果对港池水域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0.
鞠由克 《世界海运》2011,34(6):12-15
针对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在港内受限水域的特殊操纵问题,根据船舶操纵理论分析以及烟台港实际引领案例,介绍引航方案的制订和引领操纵过程,分析总结操纵经验,提出操纵要领,为类似超大型特殊船舶的港内操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