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85篇
水路运输   841篇
铁路运输   251篇
综合运输   2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吕锐 《世界海运》2009,32(7):38-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沿海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集装箱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沿海经济向内陆的延伸,海铁联运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又一个优势。但是,与水运公路运输相比,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制约了海铁联运的快步发展。  相似文献   
72.
厦门港作为我国集装箱干线港、沿海主要港口之一,长期以来,其货源主要来自福建省内,集中在厦、漳、泉等闽南三角地区,腹地经济总量有限。随着厦门港的深化发展,拓展内陆腹地成为必由之路,而厦门港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3.
《水运管理》2009,(11):F0002-F0002
2009年10月15—16日。“2009亚太港航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亚太地区的港航界领导、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港航企业代表160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以“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港航之路”为主题,探讨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港航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多式联运一体化、港口金融服务、区域资源整合、绿色港口建设等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74.
嘉兴港拥有打造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前海后河,区位优势明显。积极打造嘉兴港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工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嘉兴港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梳理“十三五”期间嘉兴港海河联运建设成果,分析嘉兴港海河联运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嘉兴港海河联运中心的高效、安全、智慧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探究嘉兴港海河联运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5.
刘昭青 《航海》2021,(2):45-45
Stena Bulk公司透露了InfinityMAX混合散货船设计理念,针对零碳、多式联运船舶设计.该InfinityMAX 概念设计用于在模块化舱室中载运干货和湿货,以几个新的核心原则建造.  相似文献   
76.
美国一级铁路公司BNSF与快递公司UPS的合作是铁路公司与快递公司合作的典范.双方在公铁联运的合作中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双方合作案例为基础,从合作背景、合作模式、合作措施、合作保障、合作效果五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二者的合作案例中总结出铁路公司与快递公司开展公铁联运合作的3点成功经验:(1)政府对公铁联运合作进...  相似文献   
77.
78.
速读     
伴随着中国的中部崛起及西部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更多的中部及沿江城市群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逐渐、大幅提升其经济总量,也将因此为海运界带来新增运输需求。这中间,铁水联运成为亟待完善、推动的重要环节。11月18日上午,一辆满载60个集装箱的列车驶离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直奔成都。泸州港铁水联运首趟班列的正式开行,标志着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实现了与长江水岸的对接。  相似文献   
79.
陆娅楠 《珠江水运》2011,(22):32-33
从青岛运至西安的国际集装箱,采用铁水联运比从水路转公路的方式节约物流成本20%至40%。目前铁水联运的效率尚未充分发挥,“铁老大”、“港老大”、“关老爷”缺乏协调,物流企业只能挨个“公关”,而这些隐眭成本最终推高社会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海铁联运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认为由于地理和路网的差异,不同港口应构建不同的集疏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