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504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正>芜湖港素有"皖南门户,长江巨埠"之美誉,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长江主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同时也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靠泊5000吨级海轮,中水期  相似文献   
112.
宁波舟山港虾峙门锚地锚泊安全隐患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虾峙门锚地的基本作业条件,指出虾峙门锚地存在的锚泊安全隐患。根据锚地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规划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3.
骆德正 《水运管理》2010,32(2):29-31
为发挥长江港口锚地的基础性作用,介绍长江港口锚地的特殊性、局限性、重要性和当前锚地建设维护现状,分析锚地建设维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锚地是促进长江港口水运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建设及维护管理不容忽视,必须建立保障制度,并提出加强长江港口锚地建设和维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其它海岸工程活动可能深刻影响钦州湾的整体演变过程,不利于3条水道的稳定.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在对龙沟湾崩塌危岩体进行现场调查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和综合评价,为危岩体的整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和计算,综合分析确定Wy3、Wy4、Wy13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11个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应尽快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6.
台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孔桥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孔桥为主跨488m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该桥位于台州湾椒江口海洋环境中,地质条件差,潮差大,风速高,且通航等级高和耐久性要求高,故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介绍该桥的桥跨布置、约束体系、主梁、拉索、索塔、桥墩和基础的构造,阐述其耐久性设计、抗风设计和防船撞设计等,可供类似桥梁设计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现有的锚位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待泊锚地的锚位数计算,且当平均泊位利用系数P大于0.8时计算结果将出现较大偏差。对于候潮、避风等锚地,目前尚无较好方法用于计算。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研究了较为通用的锚地规模计算方法并编程实现快捷计算。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由于航运形势不佳,船东为了节约成本,要求船长能够进行自引进出江河,自靠自离码头。文章对作者在"鹏业"轮任职期间多次安全自引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9.
于丰武 《中国水运》2014,(8):265-266
船舶避台锚地的选择是水上运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文中将避台锚地和普通避风锚地区分开来,特别强调锚地选择中的原则性问题和应当考虑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步骤和主要方法,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施桥船闸下游停泊锚地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对预应力管桩的沉桩工艺和管桩桩顶与底板的连接处理进行了研究,就送桩长度达6.38 m 如何控制沉桩的位置精度,以及在软土大开挖条件下如何减少地基表层裸露时间,保证桩顶与底板的连接质量,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