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17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湿式多片制动器早期应用于美国CATERPILLAR公司、德国KESSLER公司、日本KOMATSU公司等生产的装载机、推土机和载重汽车上,而国内生产的轮式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大多采用气顶油式钳盘制动器。近年来,随着国内液压元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对制动器研究设计的探索,湿式多片制动器开始在国产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制动系统中逐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2.
曾经的神车——大众迈腾,最近一直被双离合变速器故障所困扰。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水土不服或先天缺陷?为此,特邀请自动变速器维修专家、我刊专家委员会委员薛庆文老师,为大家揭开双离合变速器的神秘面纱,深度解析大众DSG变速器的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113.
离合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发动机主轴(即曲轴)与从动轴(即变速器主轴)之间的运动及动力的传递和脱离,确保发功机动力的平稳、可靠地输出和彻底迅速地分离,以满足摩托车起步、变速、制动和停车需要的重要部件。摩托车每进或退挡1次,都离不开离合器的工作,产生磨损不可避免。本文就湿式多片离合器的故障原因和检修要点作一探讨,供广大用户和维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4.
文章简介何谓双离合变速系统,阐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双离合变速系统的优缺点、双离合变速系统目前的应用以及双离合变速系统在实用中存在的缺陷。汽车高科技的发展很多源自于赛车运动,双离合变速系统也一样,又称DSG。早在1985年的奥迪Audi sport quattro S1 RC赛车以及80年代初的保时捷Porsche962C上就有应用,尽管当时并不完善,但也为他们赢得多项冠军而立下汗马功劳。当时主要问题是耐用性不佳,耐用性的好坏同样决定了其成本的多寡,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改进,耐久性的问题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115.
沈帅 《汽车与配件》2009,(40):36-37
起步控制一直是困扰自动离合器的难题。湿式多片离合器结构简单,布置方便,因而控制容易、成本低,近年来在CVT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6.
《中华汽摩配》2009,(7):65-65
离合器又被称为极力子,是英文C1utch的译音。极力子一般分为干式及湿式,两者的分别在于有没有机油浸着。干式极力子因为没有机油的阻力,一般来说咬合的反应较快而且咬合力大一点。亦因为没有机油的降温,一般干式极力子都会采用外露的方式来散热。而湿式极力子因为有机油润滑,所以正常情况下也会有较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7.
罗爱民  刘金科 《中国铁路》1996,(7):33-34,40
报道了石门铁路水厂湿式泵井突破传统使用观念的综合利用情况,较详细地叙述了在湿式泵井内设置水处理设备及引发的混合、反应、排泥等技术难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8.
通过乙炔站乙炔湿式气罐的技术改进,从而保证乙炔站正常生产,确保乙炔动能正常供应,满足前方生产用能。  相似文献   
119.
120.
为了使汽车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能够满足换挡品质的要求,文章对装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汽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其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并针对变速器直线型换挡过程中冲击度和滑摩功难以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离合器油压值进行优化控制,获得油压-时间的最优控制曲线,将优化后的控制曲线代入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冲击度和滑摩功均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