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75篇
综合类   120篇
水路运输   218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六甲海峡一拓滩至新加坡海峡霍斯堡灯塔航段,由于船舶交通流大、船舶种类繁多、水域情况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发船舶航行安全事故。通过总结船舶在该海域航行的经验,对部分关键航段航行风险防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提升风险防控意识,掌握安全航行信息,制订有效风险防控措施和预案,确保船舶在狭水道、复杂水域内航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82.
李浩  邱超凡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2):102-104,112
介绍了雷达组网的定义、基本形式、优势及其检测技术。基于此,构建了雷达网络环模型,运用邻接矩阵Per-ron-Frobenius特征值(PFE)的方法分析了雷达组网对目标的检测性能,为定量评估雷达组网检测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龙口港航道扩建工程疏浚土输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潮流、风浪和泥沙即时耦合计算的二维数学模型,研究龙口港航道扩建工程疏浚土扩散问题。模型建成后,通过实测潮流、潮位和长时段地形变化资料,对模型进行有关参数的率定。在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达到相似要求后,首先对疏浚土形成的漂浮水质点运动进行分析,得出了漂浮水质点运移轨迹及影响范围,然后对疏浚土形成的悬移泥沙进行模拟,分析了疏浚土随潮流运动扩散输移而引起的悬浮泥沙的可能分布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抛泥区距港区和航道较远,不会对港区、航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4.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声反向散射强度(ABS),估算悬移质浓度(SSC)的相关技术日臻成熟,其原理是利用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足够频次的流速和声反向散射强度,以替代流量和悬移质浓度(SSC)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在复杂水流环境中测定和估算水体悬移质输沙率的难题。简要介绍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估算悬移质输沙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在连云港徐圩海域水文观测中的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85.
为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潮汐现象中因客流断面与客流方向不均衡而引起的列车牵引能耗高和乘客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大小交路和列车放空运行的列车节能和乘客节时运行图优化模型.先通过优化上、下行方向大小交路站站停载客列车和非站站停放空列车开行序列,设计满足实际运营环境的6项约束条件,实现列车总牵引能耗和乘客总等待时间的双...  相似文献   
86.
某新建高层住宅楼工程设计拟采用浅层强风化绿泥石片岩作为天然基础持力层,为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选用了平板静载荷试验(慢速维持荷载法)对地基进行了检测工作。对检测过程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该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对该场地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潮汐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针对城市“潮汐式”交通问题,提出在现有BPR路阻函数之上建立基于最小延误时间的车道分配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市莲花池西路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实施可变车道前后的行车延误。结果显示采用可变车道可以大大降低路段行车延误,提高道路利用率,最终两个方向的车流都可达到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89.
研究离散分数阶边值问题-Δνy(t)=λf(t+ν-1,y(t+ν-1)),y(ν-2)=g1(y),y(ν+b)=g2(y)正解的存在性,通过给出这个问题解的积分表达式,运用Green函数及锥拉伸与压缩不动点定理,得到使上述边值问题至少存在一个正解的特征值区间和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0.
研究一种焊接与销接混合连接而成的新型脚手架.借鉴了双排扣件式以及门式脚手架的计算方法,运用轴心受压构件屈曲理论对该混接式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一个双排六步三跨混接式脚手架有限元模型,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其4种失稳形式及其极限承载力;然后研究了立杆纵距、步距与连墙件位置等参数对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将结果与同尺寸的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对比,得出该类型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优于扣件式脚手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