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0篇 |
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92篇 |
综合类 | 857篇 |
水路运输 | 472篇 |
铁路运输 | 334篇 |
综合运输 | 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98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内河船舶溢油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溢油风险的评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完全的复杂多因素综合决策问题,适合于运用灰色模糊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处理.本文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分析内河船舶与海船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体系;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单因子的权重,结合灰度理论的相关知识,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并做了实例计算,为下一步的溢油风险评估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潜艇操纵性能包含指标众多,操纵性评价不是一个单指标评价问题,而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潜艇的操纵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聚类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物元可拓评价法对某一潜艇的操纵性能进行评价,其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预处理采用无量纲化方法,灰色聚类评价过程中采用的白化函数为三角形函数,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岭形分布函数作为隶属函数确定模糊矩阵并应用计算综合评价向量,物元可拓评价法应用距离这一概念将不相容问题量化;最后对评价结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3.
124.
分析了仅依靠成本效益评估而选择的船舶风险控制方案的片面性,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经济收益、成本等多因素对方案所表现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船舶风险控制方案多指标评价模型。论文所建立的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各方案的指标取值所包含的信息,并考虑专家主观因素对指标重要度的影响,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的方法突出某个指标在方案排序中的作用。以国际海事组织对液化天然气船的综合安全评估报告所提供的风险控制措施为例,使用该模型进行方案优选,并与仅用成本效益评估所得结果比较;分析比较表明:论文所建立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可以更全面评估风险控制方案,方法合理,使用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25.
以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为核函数,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预测模型应用于船舶水下焊接质量在线监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中的可调超参数和核宽度参数,并建立了实时显示和报警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建模耗时少,适合于船舶水下焊接质量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26.
在研究高桩码头耐久性损伤特点及其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指标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多层次评估模型;结合专家经验和已有的工程实例研究成果,给出了各指标的评估标准及构件、结构耐久性等级划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各层次的初始权重,再运用熵的性质对初始权重进行修正;最后以灰色关联度为准则对在役高桩码头构件和结构的耐久性进行综合分级评估,为工程人员鉴定、评估提供依据.并以浙江省某梁板式高桩码头为例进行实际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130.
我国海港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我国海港工程腐蚀环境及耐久性破坏特点,对我国海港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历史、耐久性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应用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我国水运行业技术标准和科研成果对提高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我国海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