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174篇
综合类   154篇
水路运输   212篇
铁路运输   98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81.
本文分析了隧道顶部喷流的反应时间,阐明了喷淋系统导入烟气控制性能化设计的推导过程,计算得出喷淋系统工作前后烟流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对公路隧道喷淋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2.
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使得LNG船舶的数量和容量不断增大.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的储罐中储存着大量的LNG,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LNG船舶的泄漏及相关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液化天然气船舶目前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分析了LNG船泄漏的危险性;在此基础上,从LNG泄漏扩散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风洞实验和物理模拟、现场试验和实时动态仿真模拟等四个方面详细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在LNG泄漏扩散过程问题上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83.
584.
585.
586.
为分析再生拌和工艺对沥青混合料再生效果的影响,设计了3种热再生拌和工艺(再生剂同步添加工艺、再生剂异步添加工艺、再生剂-新沥青预混合工艺),并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开裂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方法对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热再生拌和工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由于再生剂-新沥青预混合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程度,进而提高再生效果,因此,采用该工艺的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低温抗裂以及综合抗裂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87.
探讨了点焊热量的一源和黄铜与紫铜的扩散焊机理。解决了QD115定子引出线与接线和电器产品电源线与接线片(线鼻子)不加填充焊料的焊接问题,避免了多股细铜线焊后变的现象,消除了焊接处的电阻,有利于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了电器性能,节省了材料,缩短了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588.
地铁车站火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火灾是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予以有效控制.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置是地铁火灾防灾减灾的三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在建筑结构和防灾设备设施确定的条件下,各种火灾工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排烟模式的优化、人员疏散规律和安全疏散策略、火灾应急预案及其计算机仿真等.本文以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典型车站为具体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项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基于预案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态仿真的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本研究对深化火灾防灾减灾技术和提高地铁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89.
厦门翔安隧道进口段管棚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现今管棚的支护参数主要根据经验而得,是在充分保证施工安全前提下的保守数据,没有充分发挥管棚的超前支护效果,造成了材料与人力的浪费.本文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入口段管棚支护实例,选用合理的管棚支护力学模型,对管棚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结论:采用管棚超前支护进洞,使得拱顶与地表降量均较小,说明采用地层-结构法计算浅埋的管棚支护结构是合理的.管棚设置范围、环向间距、浆液扩散半径均存在最优值,当设计支护参数超过这一最优值时,拱顶下沉量趋于收敛,且收敛速度较快,不能通过一味地增加设计参数来提高隧道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0.
典型多层地铁车站中间层起火时的通风模式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典型3层十字交叉换乘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针对地铁车站内可燃物的状况,设计峰值为2MW的t2-增长稳定火源,根据地铁车站结构、各层公共区防烟分区和通风系统设置,将紧急通风模式分为起火层下层送风机组关闭和开启2种。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5.0,将火源设置在地下2层靠近站台端部处,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argeEddySimulation)方法对起火层机械排烟效果进行模拟。对起火层内流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地下3层送风机组可使补向地下2层的风量和地下2层的压力增加,有效地降低火源所在防烟分区内的烟气层厚度和温度,实现更好的防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