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4篇 |
免费 | 46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312篇 |
综合类 | 2719篇 |
水路运输 | 1611篇 |
铁路运输 | 1445篇 |
综合运输 | 3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341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450篇 |
2020年 | 373篇 |
2019年 | 317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416篇 |
2013年 | 406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463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548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476篇 |
2006年 | 419篇 |
2005年 | 420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344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174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 m、埋深30.0 m的Ⅰ类同岩段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铁路第五次提速津浦线曹老集疏解工程中曹老集立交桥共51个墩台,基础设计除一孔64m钢桁梁的两个主墩和部分少量墩台为钻孔桩外,大部分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共564根。该工程位于淮河北岸一级阶地,地处淮北平原,地貌为淮河冲洪积平原。本桥址在勘探深度内分布的地基土为第四纪沉积之粘性土、粉性土及砂性土。按物理力学特征的差异自上而下分为八层,其中③、⑤层中有夹层分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03.
道岔转换设备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及运输效率的重要设备。在对目前我国道岔转换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岔位置表示冗余系统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系统构成及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池田和也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4,(1):20-22,26
铁路车辆用主变压器由于绕组采用高温超导导线材料,使线圈重量减轻,并提高了铁路车辆的效率.这种变压器需要将高温超导导线材料浸入液氮中.同时,为使液面高保持在一个面封闭的系统内还必须有一个冷冻系统.根据器件试验的结果,阐述了采用高温超导导线材料的铁路车辆用主变压器的特征.描述了冷冻机负荷的变动,包括冷冻机温度控制以及冷冻机冷盖与变压器间的热传导特性.还描述了电流插片热侵入特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科学判断各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人群感染病毒的风险概率进而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借助空气传染病模型,根据已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理,构建了交通出行的病毒易感度评估模型,模型包含对病毒传播有重要影响的通风、载客密度、暴露时间等主要参数。选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代表性的运载工具进行不同假设情景下的易感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各种有效防控措施均得以采用的情景下,乘坐交通工具的易感度相比高危情景降低97%以上,相比基准情景降低93%以上。研究可为交通领域的科学防疫、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辅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1):37-39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一直以高速便捷、安全舒适享誉业界,其独特的铁路文化也对全球高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回顾新干线的发展历程,着重从技术文化、生态文化、人性关怀和企业文化四方面总结其铁路文化特征,旨在学习和借鉴新干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针对一款装有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和后驱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了协调换挡控制策略,对车辆冲击和离合器摩擦损失进行优化。控制策略将换挡过程分为发动机主动调速、离合器接合和恢复并联驱动3个阶段。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分别进行发动机转速调节和离合器接合速度调节,并用电机对动力系统转矩波动进行补偿。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采用虽然该协调控制策略虽然换挡时间相对延长,但能同时减小车辆冲击和离合器摩擦损失,将冲击度控制在±4 m/s^3范围内,并只产生很小的离合器摩擦损失,汽车的换挡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9.
《新能源科技》2006,(1):34-3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