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209篇
公路运输   1720篇
综合类   1385篇
水路运输   663篇
铁路运输   372篇
综合运输   23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规划设计的主要部分,可以有效避免公路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破坏。本文针对公路建设项目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总结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的生态防护策略,保证了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生态防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2.
为提高高寒地带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受到冻融破坏后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简介。分析表明,目前混凝土冻融破坏应用比较成熟的理论为静水压理论和渗透压理论,静水压理论和渗透压理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未冻水的迁移方向。混凝土抗冻性影响因素主要有水胶比、含气量、粗集料和掺合料。每种影响因素作用的机理不同,但都共同影响着混凝上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既有研究建立的混凝土冻融寿命预测方面还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能够指导工程实践应用的寿命预测模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祁文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33-35,M0006,M0007
为探究生态和生态道路的涵义,厘清生态和道路建设的关系,从生态学和文学角度阐述了生态的释义,探讨了我国“天人合一”和“风水”思想,总结了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生态设计思想,梳理了我国道路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生态道路设计建造的内涵理解,为生态道路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中隔壁结构作为隧道初期支护体系中重要的承载构件,在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损伤开裂和破坏。首先依托双向八车道的港沟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进行爆破荷载作用下中隔壁的动力损伤破坏试验,提出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形态及类型;然后利用ANSYS/LS-DYNA建立隧道爆破与中隔壁支护结构数值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岩体爆破及中隔壁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考虑单段装药量、爆距等不同因素,研究其对中隔壁破坏模式及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中隔壁破坏形式分为背爆侧混凝土开裂剥落、中心区域混凝土震塌成洞、钢筋网及纵向连接钢筋震坏断裂、钢拱架发生扭曲变形4种类型;中隔壁支护结构在爆破应力波的作用下处于反复拉压状态,并在岩石破碎抛掷冲击的作用下发生破坏,且中隔壁支护结构中心、顶部和底部是结构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单段装药量和爆距的改变会对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产生影响,且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破坏形态,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建议隧道爆破施工时爆距控制在40 cm以上,单段药量控制在7.2 kg以下,以减少对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5.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6.
以上海市长宁区新泾港河道生态整治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的现场特点。分析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难点,并根据工程难点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进度、工程协调、安全文明施工等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基于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滨海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在各城各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海岸带作为滨海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及景观营造将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参设人员需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进行多目标的系统规划设计。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岸带(星光岛珊瑚贝桥至古镇口海军大学)景观设计为例,重点阐述了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背景下的滨海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滨海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8.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首先指明传统边坡防护的不足之处,随后对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原则、方法及程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提出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9.
边坡生态防护室内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日盛 《中外公路》2007,27(5):34-36
依托某高速公路边坡工程,根据植被调研和分类情况,确定了两组边坡防护植物组配方案,并按照降雨强度、降雨历时进行了室内冲刷试验的方案设计。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不同植被等因素对边坡冲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0.
依托某高地应力近水平岩层硬脆围岩隧道,通过现场钻孔取芯进行岩芯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表明:白云岩在低围压下发生张拉劈裂和剪切破坏,在高围压下主要发生剪切破坏。通过三轴试验,得到高(30、35 MPa)低(10、15 MPa)不同围压下白云岩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绘制应力莫尔圆获得白云岩的强度参数:弹模E=31.91 GPa,黏聚力c=22 MPa,内摩擦角φ=47°,并得到白云岩的强度表达式,可为原岩应力的获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