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421篇
综合类   221篇
水路运输   259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文章以基质沥青和调和沥青作为对照组,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对PPA改性生物沥青的高温、低温和抗水损害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青自身优异的抗高温性能能够增强基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会降低其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PPA改性剂能够明显提高生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变性能和低温抗开裂能力,但同时也会削弱其抗水损害性能...  相似文献   
32.
该文介绍了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牛仔布水洗废水的处理工艺以及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用水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3.
为实现地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并为沥青改性技术提供新思路,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普通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本文通过制备高性能环保型地沟油基生物油改性沥青,提出两种改性剂(聚合物改性剂和纳米改性剂)对地沟油基生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规律、改善效果和最佳掺量范围。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剂对地沟油基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效果明显,可实现地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并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4.
陈刚  余华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210-213,M0022,M0023
交通出行已经定位为民生实事,要求2019年全国26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出行城际无障碍互联互通,同时交通出行在不断创新的服务推动下已经悄然升级到MaaS一体化智慧出行新时代,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强力推手,必须对各类电子支付实现集约化运营。提出了基于统一帐号的金融级安全+电信级通信能力的交通出行聚合支付体系架构,基于该体系架构交通运营机构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向用户提供多种账户,多种接入方式的出行全业务聚合支付服务,在完成交通运输部城市交通出行互联互通的同时构建了基于资金信息流的出行“数据链”,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服务和运营体系推进。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复合改性技术提升混合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工艺及机理,针对特定来源的SH型生物沥青,将其与石油沥青共混制备混合生物沥青后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研究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的影响、生物沥青掺量对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工艺;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弯曲梁流变(BBR)和频率扫描(FS)试验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借助红外光谱(IR)化学官能团分析以及荧光显微镜(F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微观形貌观测分析揭示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BS掺量为2.5%,橡胶粉掺量为18%(内掺)时,按照先SBS改性后橡胶粉改性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路用性能均较优;生物沥青掺量为15%时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性能均较佳;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在显著提升混合生物沥青弹性恢复率与m值的同时还降低了其不可恢复柔量与劲度模量,即改善了混合生物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且此结果与FS复数模量主曲线结果相一致;生物沥青可有效增溶聚合物改性剂并增强聚合物相网络结构,从而显著提升沥青复合改性效果;对混合生物沥青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后未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此复合改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沥青厂生产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36.
生物柴油应用现状和船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生物柴油的性能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生物柴油应用于船舶动力装置上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制备适合于船舶动力装置使用且能大规模生产的船用生物柴油,船舶柴油机燃烧生物柴油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研究以及对燃油系统的功能要求,指出生物柴油代替现有矿物柴油的前景和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7.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保是人类的重要发展主题,舰船排放的污水对于海洋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舰船污水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舰船对于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舰船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舰船舱底污水系统的设计,并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38.
文章介绍了基于GT-POWER仿真环境,构建6135船用4冲程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模型,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搭建的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不同替代率下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较纯柴油时的功率有所降低,比油耗升高;相同转速下,随着替代率增加,碳烟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39.
船用防污涂料浅海浸泡试验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防污性评定,通过分析不同类别的生物污损对防污涂料涂层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划分合适的评分比例,并选取单体污损作为主要评价标尺。参考国标《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结合浅海浸泡试验,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现行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船用防污涂料防污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0.
采用物化手段和生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在生化反应前增加混凝、气浮物化处理手段,大大降低了COD的有机负荷,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生化处理阶段进水COD为500 mg/L~2 000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可降到150 mg/L以下,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该组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具有COD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