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篇 |
综合类 | 33篇 |
水路运输 | 57篇 |
铁路运输 | 51篇 |
综合运输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系统阐述了电磁场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采用四节点等参单元分别对三层路面系统进行了静态场和时变场的有限元分析,初步建立了路用探地雷达GPR电磁波在三层路面中传播的正演模型,同实测波形相比,模拟效果较好,并用Fortran90语言编制了相应的三维、二维有限元程序,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53.
54.
低磁材料舰船的磁性防护要求高,其中摇摆产生的涡流磁场占总磁场的比例很大,正确分析其涡流磁场具有重要意义。以低磁旋转椭球壳作为船体模型,从涡流磁场的电磁场方程及涡流密度的边值问题出发,建立了地磁场中纵摇旋转椭球壳涡流磁场的数学模型,利用分离变量法对涡流电流进行了求解,从而根据毕奥-萨伐定律推导出旋转椭球壳纵摇至任意角度产生的涡流磁场,为低磁钢壳体舰船纵摇的涡流磁场分析论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基于时谐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利用在两层介质情况下的矢量磁位边值条件,然后经过狭义相对论的洛仑兹变换,求解出匀速运动的垂直时谐电偶极子在介质中产生的电磁场的表达式,文章最后以深海中低速运动的极低频垂直时谐偶极子为例,运用基于汉克尔变换式的FFT变换算法对所得到的磁场解析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且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
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铁滚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轨道形变或列车机械结构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悬浮电磁铁滚动现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利用ANSOFT软件,对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发生滚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磁铁相对轨道发生滚动对其受力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列车在起浮瞬间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58.
通过建立三维耦合数学模型,探究了电流强度和电极插入渣池深度对G20轴承钢电渣重熔(ESR)过程中温度场和电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集肤效应,电流密度和磁场强度主要集中在铸锭的外表面;因炉渣的电导率较大,体系的焦耳热主要产生于渣池,最高温度位于渣层中心部位;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整个体系电流密度增大,温度提高;而随着电极插入深度从10 mm增加到30 mm,体系的温度呈下降趋势。在1 500 A电流强度、电极插入深度为0.1 m下,体系中心轴线温度最高为2 187℃,渣金界面平均温度大约为1 600℃,均大于钢锭的液相线温度1 493℃,说明该模拟结果能保证重熔后的钢液顺利通过渣层后逐渐凝固形成铸锭,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现代汽车上由于采用了较多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并且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微型计算机系统.这些电子产品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尤其对温度、湿度和电源系统电压的平稳性要求非常严格,对使用环境中电磁场的干扰比较敏感,使用中如不注意这些问题,则会造成某些电子元器件的人为损坏,甚至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 相似文献
60.
高速常导磁浮列车中的直线同步电机系统是集列车悬浮、牵引、导向及发电功能于一体的核心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旋转模拟试验台的设计思路及结构特点,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额定运行点进行了二维电磁场分析.给出了气隙磁场空间分布图,分析了该系统直线发电机的工作机理,重点计算了试验台额定运行时直线发电机的各条发电支路的磁通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发电特性.对发电特性的波形、交变频率、感应电势幅值、相邻2条支路的发电特性间的相位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试验台结构参数与其相互关系.对试验台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由此确定了高速常导磁浮列车实际运行时,车载直线发电机的发电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