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38篇
综合类   68篇
水路运输   155篇
铁路运输   19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11.
以某新型高网受电弓为对象,根据受电弓平面机构简化模型,对受电弓结构进行了运动分析。探讨了受电弓在升弓过程中的弓头水平位移、弓头转角等参数的特性,建立受电弓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受电弓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基于ORE疲劳评价方法,并根据Goodman疲劳曲线对受电弓焊缝疲劳强度进行了评价,为将来受电弓的局部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2.
转向架构架作为列车的主要承载部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复杂载荷的作用。为评估碳纤维构架的强度特性,通过台架试验和线路试验的方法对碳纤维构架强度进行了测量评估。首先基于EN 13749标准设立了碳纤维构架的载荷工况,并进行了静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碳纤维构架应变最大处位于构架的横侧梁连接处附近,应变最大值为-17 560με,该测点对菱形载荷较为敏感。碳纤维构架在静强度工况下所有应变测点均处于弹性区间,未发生塑性变形。其次,开展线路试验测量传统钢制构架与碳纤维构架在服役条件下动应力,对采集到的动应力数据处理得到相应测点的等效应力幅。钢制构架与碳纤维构架关键点的等效应力幅对比结果表明碳纤维构架的整体应力水平高于钢制构架。根据德国劳氏船级社规定的碳纤维材料疲劳强度计算方法,得到碳纤维构架的许用应力幅。碳纤维构架各测点的等效应力幅均小于许用应力幅,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3.
114.
苗德华  薛强  王平 《铁道建筑》2005,433(2):33-35
文章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钢轨螺栓根部圆弧半径对其根部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增大圆弧半径的方法与途径 ,为缓解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 ,改善应力分布 ,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116.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轴所承受的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也相应增加,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车轴的疲劳设计问题。日本在修订JIS(日本工业标准)车轴疲劳设计基准时,得出了车轴运行时的实际作用应力σa与静态应力σst之比的最大值与走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按此式计算,新干线高速动车在速度为300km/h时的实际作用应力σa=65MPa,而经高频淬火处理的新干线动车车轴发生微细疲劳裂纹时的极限应力约为100MPa,说明  相似文献   
117.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轮对的设计依据和研制要求。重点阐述了提高车轴疲劳强度的几种强化处理方法。最后详细说明了经处理后车轴的试验结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根据TB/T 2368-2005《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构架进行强度校核。针对单轴转向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4种超常载荷工况来对构架做静强度评定;设计了9种运营载荷工况,利用Goodman疲劳极限图对构架的疲劳强度进行校核。最后对构架做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构架的强度、刚度均满足车辆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19.
考虑构架结构弹性振动的影响,基于随机载荷谱的方法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为了定性地检验随机疲劳寿命的正确性,将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薄弱区与基于UIC方法理论计算及试验得到的疲劳强度危险区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构架疲劳危险区域基本一致,而基于随机载荷谱的疲劳分析方法预测出构架疲劳寿命更保守.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制动温升引起的热负荷对机车车轮疲劳强度的影响,现采用有限元法对紧急制动过程中车轮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并基于单轴疲劳理论对车轮的疲劳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负荷引起踏面周向高达750MPa的动应力循环是诱发轮箍热疲劳的主要因素;轮芯某些区域的von Mises等效应力会升高50%,并且紧急制动可以致使轮芯的循环动应力幅值产生15%波动,从而增加了车轮发生疲劳破坏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