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764篇
综合类   198篇
水路运输   584篇
铁路运输   396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泥水处理系统是泥水平衡盾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重力沉淀法是泥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介绍平流式沉淀池在泥水处理过程中的现场应用情况,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平流式沉淀池用于泥水处理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为泥水处理采用重力沉淀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73.
该文通过对东茭嘴疏浚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工程中采取的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并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内河吹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本船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船型优化、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吸泥装置和冲水装置、定位系统、移船系统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技术和特点,本船的开发设计对推进内河绿色、高效、高产能船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5.
某车企研发的一款新车型在进行耐久路试试验过程中,日常检查发现尾门铰链安装位置焊点开裂一处。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开裂,表明该位置零件结构耐久性能没有满足预期目标要求,需要对该零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路试中采集到的动载信号,对信号进行有效处理,结合有限元耐久仿真软件手段,对尾门进行耐久寿命仿真计算,根据计算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提升尾门焊点寿命的有效方案,为车型成功研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6.
后举门钣金由于柔性大、刚性弱等特点,在气弹簧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影响实车尺寸匹配。文章以气弹簧力导致某SUV车型后举门变形的问题为实例,系统性分析解决后举门气弹簧变形这一实际生产问题。通过后举门气弹簧变形试验收集气弹簧力导致后举门变形量,并实施后举门整体位移、后举门钣金局部反变形方案妥善解决气弹簧力导致的后举门变形问题,为此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7.
葛洲坝船闸浮式检修门(以下简称浮门)是葛洲坝船闸检修设备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停航期检修中起下游挡水作用,为闸室廊道、下游人字门等检修项目提供无水环境。葛洲坝船闸浮式检修门快速精准对位,是提高葛洲坝船闸停航期检修效率的基础。浮门快速精准对位主要分为3个步骤:浮门门体入槽、门体对位、快速沉浮。通过分析葛洲坝船闸浮式检修门对位现状,从浮门影响因素入手分析研究葛洲坝船闸浮门快速精准对位。  相似文献   
78.
舱内泥泵汽蚀性能是决定超大型耙吸船施工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国内建造的泥泵往往缺乏汽蚀性能数据。以国内首艘超大型1.8万m3耙吸挖泥船为对象,研究其舱内泥泵汽蚀性能,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首先获得流量-扬程、流量-效率、流量-功率等泥泵特性,并与已掌握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应用完整汽蚀模型研究汽蚀性能,并采用较国外更为严格的效率下降值作为临界汽蚀发生点;据此获得某挖泥转速下不同流量的必需汽蚀余量数据。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工程界及具体船舶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9.
绞吸挖泥船的输送距离较短时会引起驱动机(柴油机或电机)超负荷,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虽然可以通过降低转速、加装缩口缓解,但是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采用理论分析设计了一款小叶轮初始形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其性能并且反复迭代优化完成了小叶轮的最终设计,对比了优化设计后的小叶轮和直接采用切割外径小叶轮的差别。实船测试小叶轮的清水运行特性,验证了水力设计的结果可靠,最后对比绞吸船采用原叶轮和小叶轮施工短排距疏浚工程的施工参数。经现场测试和挖泥应用,发现小叶轮在短排距工况时施工效率明显高于原叶轮,开发的小叶轮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