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220篇
综合类   139篇
水路运输   234篇
铁路运输   42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41.
对新疆某高速公路穿越湖区段路基结构设计及盐渍化软弱土地基处治方案进行介绍,湖区路基设计确定路基分上、下两部分填筑:下部路基在水中直接填筑,上部路基采用常规工艺填筑。重点阐述湖区路基稳定验算、工后沉降验算方法及筑路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确定、试验段设计。强调特殊路基设计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视施工便利性和工程经济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642.
王众  樊晓军  潘旋  章定文 《公路》2023,(6):171-176
提出了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二次拌和工艺,研究了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击实方法适用性以及灰剂量衰减规律。研究表明: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同时受灰剂量和砂化龄期的影响,提高灰剂量和延长砂化龄期均可降低膨胀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使其易于破碎,且适当提高灰剂量可缩短砂化所需时间,考虑砂化效果与经济时间成本的合理灰剂量为2%~3%,砂化龄期为1 d;现场试验段碾压前土样的击实曲线更贴近湿法和修正湿法所制备土样,推荐采用实操便捷性更高的修正湿法;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相比传统石灰改良土灰剂量衰减较慢,路基质量检测中应重视灰剂量衰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严格把控石灰的用量以确保砂化效果。  相似文献   
643.
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疏浚土质和各种影响疏浚效率的土质,疏浚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原状岩土特性的研究。针对国内外对各种疏浚土的重塑技术少有先例可循,阻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进行了密实黏土的重塑工艺研究和重塑土性能分析,并采用冲击夯实法进行密实处理,得到与天然状态密实黏土特性相拟合的重塑方法。结果显示:通过对土体的改良,使用冲击夯实法可实现不同塑性指数、密实程度和标贯击数的黏土重塑;并得到土体含水率和液性指数对密实度和标贯击数的影响趋势,为研究黏土的重塑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44.
文章对某超大型矿砂船进行了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分析,并将波激振动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在设计阶段合理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波激振动预报是可行的。阐述了波激振动与砰击颤振对超大型矿砂船疲劳强度和船体梁极限强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型船舶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5.
采用成乐高速公路桩号K71+000处冰水堆积体土样,水泥掺量分别为3%、4%、5%、6%,开展土工击实、承载比、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试验等,得到改良前后颗粒级配、塑性指数、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参数,探究冰水堆积体用作路基填料可行性。研究表明:改良后冰水堆积体最大干密度、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7、14、28天)、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水泥掺量小于5%时,指标随水泥掺量近似呈线性增大;水泥掺量大于5%时,指标随水泥掺量增加,增大幅度有明显减弱。确定出最佳水泥掺量为5%,各项指标均符合路基填料规范要求,冰水堆积体经改良后可用作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646.
为了探明SDDC(Super Down Hole Dynamic Compaction)法处理煤矸石固废区地基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选取左权至涉县一级公路煤矸石弃渣段为依托工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夯击能、桩长下SDDC法处理煤矸石固废区地基的工后沉降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探讨桩长、桩径等因素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夯击能下,将桩长从6 m增至10 m时复合地基工后累计沉降、沉降速率、沉降稳定时间分别缩减42%~54%、46%~55%、20%~50%;桩长从10 m增至16 m能降低复合地基总累计沉降37.4%~38.3%。在相同桩长下,夯击能从4 000 kN·m提升至6 000 kN·m时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分别缩减11%~23%、10%~25%,沉降稳定时间缩减约3个月,夯击能从6 000 kN·m提升至8 000 kN·m时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改变有限;10 m桩长复合地基桩直径从1.2 m增加到2 m时,能够缩减复合地基总累计沉降25.7%~26.9%。  相似文献   
647.
漂浮压载是自升式平台减小地基穿刺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压载过程中平台受到波浪砰击、绕射或其联合作用,可能产生较大的运动及载荷,进而对升降系统和桩腿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某三桩腿自升式平台漂浮压载状态下的砰击压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吃水为-1 m和0 m时,砰击作用明显,平台底部压强较大;当吃水为1m时,波压力主要为绕射波浪作用,压强显著减小。平台底部最大压强的分布受波浪周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