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5篇
  免费   209篇
公路运输   1680篇
综合类   1213篇
水路运输   715篇
铁路运输   589篇
综合运输   10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震区涅槃!     
用一束朝阳,点燃祝福的烛光;用一缕白云,写满回忆的诗行;用一朵鲜花,盛开不尽的思念;用一声鸟啼,敲出祭奠的钟响……那猝然而至的地动山摇,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相对于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生死驰援,相比于三分钟震后巨大的情感震撼和众志成城,日复一日的重建家园之路无疑更加复杂更加繁巨。大地震留给我们一连串冰冷的数字:400多万伤病员需要救治,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灾,数以百万计的民房受损,波及4600万百姓。  相似文献   
972.
在弱电网条件下,多逆变器间、多逆变器与电网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和稳定性,易引发谐波谐振等问题. 为了研究单级光伏并网多逆变器系统的谐波谐振特性,考虑光伏源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模态分析法对谐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根据三相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建立了多逆变器戴维南等效模型;其次,通过构建多逆变器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应用了一种能够确定系统谐振频率、谐振中心以及各节点参与程度的模态分析方法,从逆变器台数、外界环境、输电距离3个方面研究了系统谐振特性与变化规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通过搭建三相单级式光伏并网多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模态分析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逆变器台数增加时,低频谐振频率呈降低趋势,依次为30、27、25次谐波,高频谐振频率为2 230 Hz保持不变;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低频谐振频率逐渐升高,依次为22、23、24次谐波,高频谐振频率固定约为2 225 Hz;当输电距离增长时,低频与高频谐振频率均逐渐降低且变得接近.   相似文献   
973.
针对舰船火灾风险模态,从发生火灾机理着手,分析可能引起舰船火灾事故的火灾源因素,并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火灾源评估方法的优劣,选用事故树分析法(FTA)作为本文的舰船火灾研究方法;论述事故树分析法的分析原理和步骤流程;通过计算各火灾源风险概率,建立以事故树法为基础的评估分析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并给出评估改进办法以减少舰船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4.
为了研究弹条服役状态下模态频率与波磨激励频率一致引发的共振断裂问题,建立潘得路FC快速弹条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以弹簧为边界条件模拟弹条不同部位的约束,分析其模态频率随约束刚度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弹条约束刚度参数优化的防断裂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弹条扣压端垂向约束刚度(150~450 N/mm)对弹条第一、三阶模态频率(400、900 Hz)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并对第三阶共振峰幅值有明显影响;弹条后跟下部径向约束刚度(400~1 600 N/mm)的变化,引起弹条第二阶模态频率(660 Hz)的变化,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对弹条第二阶共振峰幅值也有显著影响。弹条第二、第三阶模态频率为危险频率,防断裂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975.
开展高速动车组内风挡动力学特性研究是改善车端连接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首先,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端内风挡系统,并采用模态试验的方法获得内风挡固有振动特性。其次,基于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进行实车线路试验,对内风挡与安装框架进行了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外风挡有无间隙条件下内风挡与车端连接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高速动车组内风挡结构的前8阶固有振动频率之间数值接近,使得内风挡振动的主频范围增大,易受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宽频激扰引发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无间隙时,内风挡结构在风挡框架的宽频振动激励下其多阶固有频率被激励,产生接近固有频率的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之间存在间隙时,空腔内压力变化频率使得内风挡产生强迫振动。研究可为内风挡疲劳寿命以及内风挡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基于有限元理论,对某型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车体进行了仿真计算,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车辆的实际运行特点,选取了车体纵向压缩、纵向拉伸、单端坠落、两端坠落和架车5个主要静强度工况,以及车体铝合金结构和整备状态的车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各个主要静强度工况下车体的最大应力均满足要求,并且安全系数都在1. 15之上;两种状态下的车体一阶垂弯振动频率及一阶扭转振动频率均大于10 Hz。另外,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作为一种特殊的轨道运载车辆,应特别考虑其防坠落装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7.
近年来,随着桥梁大量的修建,桥面铺装层的破坏情况越来越多,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铺装层破坏的原因,并提出几种防治措施。 引言 桥面铺装层是车轮直接作用的部分,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近年来,随着交通重型车辆的增加,桥面铺装层的破坏形式越来越多,破坏形式越来越严重,大多数桥梁通车后不久桥面就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缝、拥包、车辙、碎裂和脱落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78.
王国旺 《中国水运》2014,(2):111-112,178
文中通过室内试验以软岩盆地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预应力锚杆的全长粘结的破坏试验。通过全长粘结的锚杆破坏试验,得到软岩模型与锚固体间的粘结力的设计值,并获得全长粘接锚杆破坏的一般规律,为计算软岩锚杆的支护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80.
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道路桥梁病害问题一直被忽略,特别是桥梁表面出现的裂纹、坑槽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存在严重的安全威胁。所以增强道路桥梁维护意识、重视道路桥面坑槽等问题的修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