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311篇
综合类   107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7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1.
为减少船身结构振动,以某船舶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模型,并将其与船舶运动模型相耦合,对其进行振动控制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半主动磁流变阻尼振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船身振动,并且控制速度较快,稳定波动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12.
213.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斜拉索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福斯(Foss)迭代法求解设置黏性剪切阻尼器(VSD)减振拉索的振动方程,得到复特征值和对数衰减率。以对数衰减率大于等于0.03为目标函数,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斜拉索减振用VSD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安装VSD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减振拉索的每阶模态均有对应的VSD最优插板面积,高阶模态的最优插板面积小于低阶模态,高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受插板面积的影响比低阶模态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插板面积大于150cm2时便可有效抑制斜拉索的各种风致振动;高阶模态的最大对数衰减率所对应的温度高于低模态最大对数衰减率所对应的温度,低温时低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大于高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温度较高时高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大于低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斜拉索安装VSD后,对数衰减率从0.015~0.0196提高到0.03~0.11,有效地减小了斜拉索的各种风致振动,达到了减振效果及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14.
将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非对称环形阻尼通道分解为有限平行板微通道,按照磁路原理,研究各微通道中的磁感应强度与微通道间隙的理论关系;按照流体力学平板流动模型,建立微通道中磁流变液的准稳态流动微分方程并将其简化,利用双黏本构关系来描述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依据非牛顿流体力学,得出微通道中流动磁流变液不滑动边界条件和流动相容条件;通过求解准稳态流动微分方程得出磁流变液在微通道中的流动速度分布;利用有限微通道叠加方法,导出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近似算法。制作具有20%偏心率的磁流变液减振器进行示功测试,实验数据与分析所得阻尼力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相同励磁条件下环形阻尼通道偏心距使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调节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215.
简述了阻尼器的减振原理、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流程中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16.
概述了TLCMD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其参数优化的一般原则.在TLCMD系统工程抗风应用基础上,将其引入地震工程,对其进行了抗震设计,并以洛阳电视塔为工程实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LCMD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7.
磁流变减振器性能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可实现半主动控制的理想阻尼器。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磁流变减振器。通过试验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8.
以(80+102+88+110)m椭圆形空间变高钢桁架人行天桥设计为背景,结合总体布置及结构型式,对采用的支座布置、人致振动控制、节点构造、抗风及抗震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19.
为提高车辆防侧翻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磁流变(MR)阻尼器,并对其蓄能器的弹性力进行了分析。在假设该MR阻尼器磁流变液(MRF)不可压缩,且在同一腔室内压力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对其粘性力及受磁场强度控制的阻尼力进行推导分析,并仿真分析了MR阻尼器总阻尼力。最后,在CarSim中建立整车模型,在Simulink中通过PID控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装备新型MR阻尼器的车辆可以在急转弯工况中使侧倾角减小近20%,在鱼钩试验工况中使轮胎最大垂直位移减小约50%,具有很好的防侧翻效果。  相似文献   
220.
对半主动悬架整车进行动力学分析,以建立的半主动悬架整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整车划分成8个板块,针对车身的垂直、侧倾、俯仰3种运动设计不同的模糊控制策略,控制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输出,达到改善车辆垂直、侧倾和俯仰振动的综合减振目的;以某型车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整车模糊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改善车辆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