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0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308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刘慧 《海运情报》2005,(5):23-27
同1990年的油污法一样,MTSA法案将大部分的安全责任置于私人各方。MTSA通过后,仅有75%的联邦资金作为合格的港口安全计划执行费用,每年投入1500万美元用于运输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至2006年止。此外,每年投入550万美元用于法律的实施和海事安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直至2008年止。在2002财政年度中,国会已经拨出一部分港口安全基金,另外,  相似文献   
52.
53.
《中国船检》2007,(12):22-22
Ship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 is expected to come out next year;New" Catalogue for the Guidanc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ies "adjusts shipbuilding investment policy.  相似文献   
54.
我国航运行政立法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运行政立法极为落后,直至最近20年才获得较大发展.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革完善现行的航运行政立法,显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邹成勇 《中国水运》2006,6(10):239-240
在车辆快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本文从交通肇事者的法定义务问题着手,从行为人刑事不作为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故意犯罪性质,对逃逸问题在立法的深层价值取向上剖析立法本意,并对司法解释中有关指使他人“逃逸”构成犯罪的问题尝试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56.
我国加入WTO以后,航运和海事工作将会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航运市场经济迈入一个新时期,航运主体将会更加多元,市场规则将会更加规范.我国海事部门肩负着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赋予的职责,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新形势下,深入思考和总结海事管理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更新观念,是新时期海事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海事管理的立法、执法以及若干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7.
经建荣 《中国水运》2004,(11):47-48
船舶签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是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阐述船舶签证的立法目的、许可依据和实践意义,从不同角度探讨船舶签证的本质要求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8.
吕进良 《中国水运》2004,(11):49-50
“实际承运人制度”是我国《海商法》中的重要制度,是我国吸收国际先进立法经验制定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多混乱情况。如何识别实际承运人,如何向实际承运人追究责任,不仅当事人做法不一,各海事法院的处理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在五矿国际公司诉海南通连船务公司再审案中,承运船错误卸货,被告通连公司作为承运船的注册船东,在一审中被海口海事法院判定作为承运人负责,在二审中则被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作为实际承运人负责,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时,又被判定为既不是承运人也不是实际承运人,无须对错误卸货负责。因此,澄清“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改变实务中的混乱局面,以达到设立这一制度的立法意图。是理论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9.
孙静 《中国水运》2007,7(5):261-26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传统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有益补充,该项制度的确立有利于防范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经济秩序。本文在介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背景与现状,进而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0.
王蓓  周蓓莉 《中国水运》2007,7(9):244-24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行为越来越强有力的影响着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从立法、程序以及救济三个方面来规制行政规划,对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