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146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轨道交通》2009,(1):20-20
2008年底前南宁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确定轻轨站点设置等广受关注的轻轨技术问题后,工程即可进入施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42.
李连英 《北京公路》2003,(5):36-37,22
本文介绍了交通调查区间的划分,以及观测站设置要求,并以顺义地区为例分析了平原地区现有站点的布设情况,站点交通量分级的特点,以及交叉道口对设置站点的影响,总结了新设置及调整观测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平原区交通情况调查站点交通流量、地理分布特点的分析,为平原地区科学合理的布设站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年限较长,在此期间土地利用规划通常多有调整,导致工可研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难以支撑新线开通时运输计划编制等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城轨新站点客流预测方法,首先研究城轨站点周边人口岗位数据统计方法,其次提出人口岗位比、人口岗位总数和站点可达性指标概念,基于K近邻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构建进出站量预测模型,最后依托广州地铁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站点进站量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占平均实际进站量的19.0%,进站量大于2万人次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为16.0%,所提方法可为城轨新线开通后运输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开而不发”的现象。本文以产业为切入点,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模式及其对产业集聚影响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站点周边开发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将产业导入与开发建设统筹考虑、以服务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并紧凑布局、采用政府与企业协作的发展模式、以TOD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开发时序与合理分区分期等开发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6.
文章立足于沈阳市轨道交通站点800 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开发强度、公交接驳、路网长度分布、站点位置属性、站点客流数据等六大维度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居住型、商业商务型、综合开发型、产业型、交通枢纽型五大类;基于站点聚类成果,叠合多样化数据分析总结各类站点客流的普适性规律,可为后续站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站点客流预测、车站运营组织方案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47.
交通运输枢纽中客运站点布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交通运输枢纽客运站点的布局问题,关系到交通运输内,外部运输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旅客运输的质量,通过对交通运输枢纽乘模式的研究,从保证枢纽中各种运输方式协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交通运输通道理论,对枢纽中的客运站点进行布局,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枢纽客运站的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48.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区站点周边步行网络整体度受主干道、快速路、高架桥三者影响最大,河流和铁路次之,少部分站点受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影响导致出入口周边地上与地面空间未能有效整合。借助行人出站后经常使用的步行流线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影响步行路径通畅度的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过街设施的连接性、平面交叉口的时间阻隔效应以及建(构)筑物的双重导向性三大方面。为实现地铁乘客从出站至目的地的步行可达,从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选址、站点出入口空间设计、站区环境要素及政策引导层面提出构建通畅连续的步行空间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昆明市、济南市的市域线网进行分析研究,阐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规划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中关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总结市域线在功能定位、服务水平、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本质特征,并就部分重点内容与市区线进行了对比,同时探讨了市域线站点设置、车辆最高速度选择的基本规律。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规划首先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中关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通常以覆盖城镇发展主轴带的形式,主要服务于以中心城为核心的远距离出行。  相似文献   
50.
讨论了为永安机务段研制的机车运行记录仪的路程校正的基本特点,给出了路程校正的实现方法,特别就校正中的技术难点--站点识别和平滑处理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