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依据某高速公路全线涵洞病害检测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混凝土箱涵裂缝的扩展过程进行有限单元法(FEM)分析,分析结果同涵洞病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探讨了涵身裂缝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箱涵裂缝的治理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文章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铁路路基及箱涵结构变形,结果表明,铁路路基沉降规律大致符合Peck曲线,但由于箱涵结构的存在,沉降曲线左右不对称;箱涵最大竖向变形2.4 mm,路基最大竖向沉降3.95 mm。  相似文献   
73.
世纪大道杨高路下立交地铁保护段基坑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土地基地铁盾构上施工箱涵地道 ,对地铁盾构的保护措施及箱涵地道的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74.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次采用管幕法施工的隧道工程,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最大和最长的管幕法工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文章对该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为国内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5.
公路涵洞基础方案设计由于针对性不强而出现病害,通过地质补勘,对常用基础方案重新设计比较,用锚杆桩加固效果较好。说明该桩型可应用于桥涵基础加固。  相似文献   
76.
较详细地阐述了防护工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防护工程作为路基工程和大中桥梁工程的分部工程,担负着固定路基,保护公路及桥梁的作用。因此防护工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路及桥梁的品质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77.
管幕工法在北虹路地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上海中环线北虹路地道管幕结合箱涵顶进工法的设计方案;分析施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结管幕结合箱涵顶进工法在软土地层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78.
由于预制拼装混凝土箱涵节段之间的连接较弱,容易受地基条件的影响产生不均匀沉降,尤其在软土地基处更为显著。以江苏省海启高速公路预制拼装混凝土箱涵为例,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针对软土地基的弹性模量、宽度、深度以及回填土厚度等因素,分析其对预制拼装箱梁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弹性模量、深度及回填土厚度对涵洞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较大;软土层的宽度在8 m 范围内时,承插口对涵洞不均匀沉降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当软土层的宽度增大时,承插口的抑制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79.
通过采用内模液压收支系统、内模轨道滑移系统及外模系统,实现预制箱涵的一次性全断面施工。本文阐述了该施工工艺的基本思路,施工流程及施工要点,介绍了端模固定止水带工艺及浇筑过程中铁丝网防返浆工艺。有效提高施工工效,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0.
左志鹏 《路基工程》2021,(3):192-196
依托下穿既有南昌大桥人行通道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箱涵顶进过程,分析箱涵顶推力变化下路基变形规律,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力、注浆压力变化对路基沉降槽分布范围影响较小;顶推力会对地表沉降纵向分布产生影响,顶推力越大,地表沉降空间分布越不均匀;注浆压力的改变会对地表沉降槽的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