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160篇
公路运输   769篇
综合类   662篇
水路运输   957篇
铁路运输   670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某斜交空心板梁桥荷载试验空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爱国 《中外公路》2012,32(4):110-113
该文运用大型分析软件MIDAS/FEA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斜交板桥与正交板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桥荷载试验验证了斜交板桥由于弯扭耦合作用,导致了板桥跨中弯矩折减,其跨中的挠度变形和应变变形都比正交板桥小,且由于斜交角度的影响,斜交板桥的振动基频和模态也有别于正交板桥。  相似文献   
962.
介绍了小半径预应力连续弯箱粱桥的受力特点,以及梁格法的基本原理。以昆山某立交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梁桥为例,重点介绍了梁格截面刚度等效方法、一般原则,并提出了设计该类桥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析了不同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下,尖轨侧面磨耗及轮轨纵横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延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可以提高侧向过岔速度,减轻尖轨侧磨,但会增加轮轨动力响应,且增加了运行长度,使折返运行时间变长.可以采取增大导曲线半径或直接换铺更大号码道岔来缩短运行时间.合理的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应该是:道岔基本轨前端距站台端部距离20~30 m.  相似文献   
964.
高丕勤 《中外公路》2012,(3):185-188
该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桥梁结构动力性能改善措施。再次,以某已建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VBDAP,分析其动力性能不足的原因;结合具体结构特征,提出动力性能改善措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动力性能改善措施效果明显,相关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65.
张战平 《铁道学报》1991,13(1):25-33
直供方式交流电气化铁道的钢轨电流分布特性及其形成地电位的分析方法,是交流电气化铁道关于阻性耦合理论方面的基本分析方法。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直供方式一个供电臂的钢轨电流的分布特性,由此从理论上导出钢轨漏泄电流形成地电位的计算方法。并论证了简化实用公式,进一步推导了公式中屏蔽系数的计算方法,阐明了钢轨对于地电位屏蔽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与钢轨对于电磁感应屏蔽作用在概念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66.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及列车走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上桥梁结构的大量应用使得有必要综合考虑列车-线路-桥梁间的共同作用,形成包括机车车辆系统、轨道系统和桥梁结构的一个总体大系统,并将轮轨相互作用作为连接机车车辆系统和线路-桥梁系统的"纽带",进行车-线-桥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7.
将车桥耦合系统分为车辆和桥梁2个系统并分别给出二者的振动方程,采用迭代解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轮轨之间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对车桥系统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贴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比弹性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大,密贴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为0.001 s时收敛,而弹性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要0.000 1 s才收敛。在同样时间步长0.000 1 s条件下,弹性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9次,而密贴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4次;在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时,弹性接触模型和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也和实测值接近,但密贴接触的计算工作量较小,收敛快;而在计算列车的竖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时,弹性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大。分析认为用弹性接触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68.
运用结构化设计方法的一般原则,提出了用单元处理器EP设计组合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复合结构与声学介质相互作用的广义Hamilton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包含弹性材料和粘弹性材料的复合结构与声学介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混合边值问题出发,针对声波特点,推导了一种广义形式的Hamilton原理,最后给出了有限元形式的运动方程组,它的建立为研究与流体耦合的粘弹性阻尼机理及其对与流体耦合的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0.
杨月  谢基龙 《铁道学报》2007,29(5):43-47
在室温25℃~360℃自约束型热循环条件下,研究SiC增强颗粒体积分数为20%的铝基复合材料SiCp/A356的热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展特性,并且探讨了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试样的切口尺寸对裂纹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对裂纹扩展阶段的影响可以忽略,但试样厚度对裂纹的扩展有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顺序耦合法仿真计算了热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确定热疲劳裂纹扩展的驱动力为低温点的拉应力,因而认为,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并通过断裂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