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88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滑行艇在高速波浪透行中要求承受极大的波浪载荷和冲击作用力,在恶劣海情下,滑行艇会产生特别激烈的运动,在拖曳水池测得的规则波顶浪说明,这类超高速航行船舶的傅汝德数在2.0-5.0之间,结果表明,船舶运动可划分为一些不同类型的运动,如线性运动,有飞跃和无飞跃的非线性运动,每种类型运动地衡准要根据艇航行状态,傅汝德数,波浪周期及浪高等而定,研究还表明,根据现有基于势论的理论方法和所提出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某些水动力值由试验数据所代替,这些方法可应用于滑行艇在超高速时估算艇运动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2.
123.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速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研制高速艇的经验和投入营运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125.
一、引言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用玻璃钢材料造船在我国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玻璃钢复合结构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造船,玻璃钢船短暂的发展超过了钢船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建造玻璃钢船舶的工厂约有六十家,至今已生产的各种大小船艇约近万条,目前全国年生产能力约3000条.  相似文献   
126.
对高速单体无人艇的航行性能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分析.首先建立单体无人艇的优化数学模型;其次基于遗传算法开发了一套高速单体无人艇航行性能综合优化的计算程序;最后讨论了优化稳定代数,分析总目标函数随航速和排水量变化的曲线,探讨不同权重分配对总目标函数值的影响.通过大量计算,说明该程序稳定可靠,为高速单体无人艇初步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平台.  相似文献   
127.
一种面向多任务应用的无人水面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水面艇为海洋开发和航运发展提供了一种在危险情况下代替人工进行作业的安全途径。文章介绍了一种面向多任务应用无人水面艇,在简述无人水面艇结构和主要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实验,包括港口监控、水质采样、水文勘察、海事搜救。实验表明该无人水面艇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8.
唐义虎 《船舶工程》2006,28(4):46-48
文章探讨V形割划式水翼艇翼航时初横稳性的计算,主要涉及水翼艇翼航时水翼浸深、横倾时左右翼升力的合力、回复力矩和稳性临界速度;提出了水翼艇翼航时稳性临界航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文中的计算和讨论可为V形割划式水翼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文章对吊艇架技术和标准的发展概况和趋势、公约修正案对吊艇架的要求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在高速行驶中,无人艇速度快、反应时间短,为了达到安全避障的要求,避障算法必须实时性好、稳定性高。同时,在高速场景中,无人艇的静浮力较小,流体升力较大,风浪流对无人艇的影响较低速场景更加显著,稳定的航迹跟踪与避障控制面临挑战。为了达到良好的避障效果,无人艇必须要满足控制量的约束,同时要削减外界扰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无人艇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而模型预测控制则是处理多变量约束优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艇VO避障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实现了该算法的避障功能,并将该算法与传统的VO算法避障效果作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模型不确定性对该避障算法性能的影响,证明了该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