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58篇
水路运输   570篇
铁路运输   84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刘佳 《中国水运》2005,(8):54-55
通过在Ф2400航标浮鼓上建立可以防碰撞的弹性结构,使航标浮架被撞受损频率降低50%,降低了航道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介绍江阴大桥河段的航道和船舶航行概况,对全年通航5万吨级巴拿马型船舶和5万吨级大型船队所需航道尺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提出江海航分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我国集成研发的新一代钢轨探伤车,在原探伤系统基础上进行诸多改进,并在车辆系统、轨道巡检系统上采用完全自主化技术,整车实现对钢轨伤损和轨道状态的综合检测,整体检测速度达到80 km/h.结合我国铁路钢轨探伤检测和轨道巡检的实际情况,从整车结构布局、超声检测系统、轨道巡检系统3方面介绍GTC-80型钢轨探伤车及其在我国铁路钢轨探伤领域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阴水道的航道自然条件,分析江阴水道的河床演变、航道条件及经济效益等,研究江阴水道下段开通上行副航道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通方案。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江阴水道下段具备开通一定等级上行副航道的条件。考虑到江阴水道航道条件虽然近年来良好,但航道关系情况复杂,建议开通副航道等级为I-4,按照通航3 000吨级海船及7 000吨级内河船要求确定航道尺度,航标配布采用虚拟航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数据无序”的现状,提出构建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以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的流程为走向,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通过B/S网络结构,设计研发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实现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实时监控性、历史记录性、统计分析性、故障预警性和设备管理的可预测性,提高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障了调车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戴直水道船舶航行事故的原因,并从加强对船员的宣传、教育,增设航标,加强监控,修订《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以及建立VTS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消除船舶航行隐患。  相似文献   
17.
  鑫 《水运工程》2018,(9):168-172
针对已有航标监管手段实时性差、效率低、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航标监管有效控制的探索,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航标设备运行信息数据库并搭建可视化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航标监视监测系统。经测试应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航标监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利用高分遥感观测技术,对海上航行保障应用业务增强系统的总体架构、业务流程和子系统进行了设计,提供统一的"空、天、海、地"各种遥感协同观测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解决了航行保障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撑的问题,实现了海岸带地形多平台和传感器遥感协同测绘、航标涂色和结构巡检、航道能见度监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控制方法是通过规划算法采集环境信息,但由于位置因素复杂,无法准确获取无线通信范围。为此,提出基于PLC的舰船智能巡检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运用PLC算法,选择无线通信方式,设置边界条件,求解覆盖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再依据能量转移原理,实现舰船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化连续任务。完成上述操作步骤后,设计舰船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模式处理数据、转换数据、存储数据,实现优化控制。最后,在实验中设置实验装置,检测2种方法所测的负载功率,是否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无线通信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法测得的负载功率会随着线圈间距变大,逐渐增大,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无线通信范围。可见,所提方法更符合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0.
惠州港水域设置有大量的导助航设施用于保障海上安全。通过梳理惠州港水域现有导助航设施现状,分析该水域导助航设施存在的问题,包括国际集装箱码头连接水域助航标志缺失、东马港区东联作业区助航标志影响船舶操纵、双蓬舵灯浮辨识效果较差、东联航道导标效果不佳、大亚湾湾口导助航设施较少和部分灯浮标链长不合适等,从船舶引航和船舶操纵安全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完善导助航设施、提高航标效能提供参考,确保该水域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