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9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209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71.
以福州地铁1号线洗马桥改造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紧邻桥台开口型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水平支撑设置问题。重点分析了水平支撑与桥台相连或不相连的两种方案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围护结构的弯矩、水平支撑的轴力以及桥台的水平位移。通过对比,认为穿越桥台对撑方案比桥台直接支撑方案要更为合理,并以此作为实际设计施工方案。工程监测数据所反映的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这也佐证了穿越桥台对撑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的开口型基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2.
本文在对23000DWT双舷侧散货船总体和结构设计作综述的同时,也展开了对该型船舶设计的研讨,可供同类型船设计,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船舶碰撞动力学过程进行仿真再现。系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舷侧结构在耐撞性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针对大型VLCC船舶设计帽形、菱形、半圆管形三种新型纵桁形式的双层舷侧结构模型,并从碰撞载荷、结构损伤变形、能量的吸收与转换等角度对此三种新型舷侧结构与传统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圆管纵桁形式的双层舷侧结构模型具有最好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174.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8-22
基于冗余技术的并行原理,在三舱段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失效路径判断,并基于后屈曲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应用储备冗余度因子R2作为结构冗余度的表达形式,对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冗余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本文初步得到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的2条失效路径符合实际,其中肋骨首先失效,会随即引起舷侧结构整体失效,需要引起关注;冗余度计算结果说明目标船的舷侧局部结构冗余度不满足要求,与本文失效路径判断的结果一致。本文方法可为船舶舷侧局部结构的冗余度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中国船检》2013,(4):43-44
该船总长323米,两柱间长313米,型宽63米,型深325米,吃水20米。该FPSO设计为双底双舷侧结构,设计工作地点为渤海PL—193区块。该FPSO设计拥有两个机舱,一个位于首部,另一个位于尾部。直升机甲板布置于首部生活楼顶部。  相似文献   
176.
《舰船科学技术》2013,(7):25-31
针对典型舰船舱段不同舷侧结构(Y型舷侧和V型舷侧)的防护性能,采用ANSYS/LS-DYNA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其在空中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塑性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结构毁伤的数值结果同已有经验公式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不同舷侧型式舱段的破口以及塑性变形面积大小的对比分析,发现Y型舷侧结构的防护性能随翼板角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整体防护性能优于V型舷侧结构;而V型舷侧结构的防护性能跟翼板角度没有明显规律,只有部分角度结构能够提升防护性能;最后综合各算例毁伤效果得出120°Y型舷侧结构防护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7.
结合路基山脊开口线放样实例和大桥锥坡扩脚放样实例,对采用全站仪在任意站点放样计算和操作过程进行了阐述,从而给高程、平距都变化的复杂地形放样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一般做法.  相似文献   
178.
文章利用虚拟试验:(Virtual Proving Ground,简称VPG)提取的路谱载荷,基于整车模型系统研究了车型1(轿车),车型2(跨界SUV),车型3(中大型SUV)三种典型车型在动载荷激励下车身开口对角相对变形情况,并将动态法计算结果与静态工况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型1在比利时路面和共振路面工况下车身开口对角变形量相对较大;基于虚拟路面动载荷激励法与车辆实际服役工况更接近,计算的开口对角变形量远大于静态工况的计算结果;模态贡献量分析显示对车型1,2,3后背门处车身开口对角变形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分别是14.49Hz,20.48Hz,21.51Hz,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9.
阐述了编组列车时影响选择待编车列开口位置的因素,郑重研究了开口位置与下落列数的关系,提出了下落列数最少时合理开口位置的范围及待编车列停留在多条线路上时解体顺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0.
王怀柱 《船舶》1997,(1):23-27
船体中0.5L区域内舭部不规则开口群破坏了外板的连续性,在急剧变化断面处就生应力集中。通过光弹性模型试件试验,获得各开口角隅处应力集中系数值。经研究,分析提出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供有关人员在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