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5篇
  免费   116篇
公路运输   404篇
综合类   1925篇
水路运输   33866篇
铁路运输   42篇
综合运输   21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076篇
  2013年   1048篇
  2012年   1820篇
  2011年   1765篇
  2010年   1589篇
  2009年   1755篇
  2008年   1927篇
  2007年   1658篇
  2006年   1542篇
  2005年   1395篇
  2004年   1711篇
  2003年   1511篇
  2002年   1313篇
  2001年   1179篇
  2000年   981篇
  1999年   831篇
  1998年   908篇
  1997年   1008篇
  1996年   1069篇
  1995年   1139篇
  1994年   941篇
  1993年   750篇
  1992年   835篇
  1991年   861篇
  1990年   574篇
  1989年   49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8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船舶电缆敷设过程中,很难借助有效的工装提高劳动效率,低空间的高强度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以船舶电缆自动化敷设系统为分析对象,介绍系统组成和系统接口,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算法计算系统行程,通过PROFINET总线完成数据传输,以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实现系统性能要求。在风电安装平台上的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可解决造船行业劳动力成本高和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水上安全监管效率和保障水上运输安全生产, 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雷达站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基于水域精细划分的VTS雷达站选址优化问题; 考虑实际环境中遮挡因素和水域风险因素对雷达监测效果的影响, 基于软件ArcGIS 10.4.1提出了水域精细划分方法; 以雷达站建站位置和雷达配置类型为决策变量, 以水域覆盖率最大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 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基于模型特点设计了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给出了生成初始粒子群的启发式规则, 并在算法中引入有效的变异操作;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以ZDT系列测试函数对算法搜寻最优解的性能以及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水域精细划分方法能够在考虑遮挡因素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对水域的空间划分, 实例中在存在62个雷达站候选点的情况下将雷达站所需监测水域划分为2 812个水域单元;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ZDT测试函数中能够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 并且在最优解的分布上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分布性; 针对实例中的VTS雷达站选址项目模型达到了95.92%的覆盖率, 成本为33 800元。可见, 考虑环境遮挡和水域风险因素的VTS雷达站选址模型是有效的, 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可以提高VTS雷达站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是解决VTS雷达站选址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994.
《船舶》2020,(2):92-92
近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李硕副所长以及MARIC李小平副院长分别代表各自单位在签约仪式上签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是国内机器人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之一,MARIC被誉为"中国舰船设计的摇篮",是国内成立早、成果多,技术力量雄厚的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995.
介绍SOLAS对于救生筏配备的基本要求,并结合船舶安检中发现的国际航行拖船缺少备用救生筏的案例进行分析,围绕相关缺陷的纠正过程,探讨相关船舶的安全管理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船舶运动受扰力预测,是实现对船舶摇摆控制的关键步骤。为达到有效控制船舶摇摆的目的,基于遗传神经网络,完成船舶运动受扰建模预报和预测方法选择。模拟船舶航行状态,设计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船舶受扰力预测模型,有效提升横向与纵向运动受扰力预测准确性,完成有效控制船舶摇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周凤杰 《船舶力学》2021,25(7):909-916
随着海运航线的愈加繁忙,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为避免船舶发生碰撞,船舶避碰决策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船舶避碰的经济性及安全性要求,基于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与非线性编程理论,建立了船舶避碰路径规划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粒子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快,船舶避碰的优化路径能够同时满足经济性及安全性要求,算法的有效性及运算效率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激光传感器对船舶焊缝缺陷进行识别,可解决传统识别方法所带来的识别精准度差、检出率高等问题,为船舶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保障。采用传感器获取焊缝图像底片,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激光扫描图像成像特点,并使用熵关联法进行分割;提取缺陷参数特征进行区分并加以描述,利用Matlab工具对船舶轮廓进行绘制,通过绘制后所获的缺陷数据进行三维投影坐标转换,由此完成船舶焊缝缺陷识别。经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可大大提高检测精准度,降低检出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999.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