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239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何碧  张为  江凌 《中国水运》2016,(1):51-55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航道尺度偏低的问题较突出。本文在揭示荆江河段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航道尺度标准及相应的整治思路,综合分析了航道整治的可行性,明确了航道尺度提高标准,为制定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本文结合三峡河段氢燃料动力船建造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氢燃料船应用的有关探索,从国内外氢燃料动力船发展现状入手,进行了氢燃料动力船应用特性分析和安全分析,并结合三峡河段的特征开展了氢燃料船的应用分析,就其安全应用和管理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常山江阁底枢纽处于“S”形弯曲河段中部,上游引航道处于河道凹岸主槽,下游引航道处于河道下弯道凸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复杂,流速指标难以满足通航安全要求。针对坝址河段的特点和枢纽设计通航要求,依托180正态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研究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特性,并提出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合理疏浚河道并适当调整引航道航线布置,可改善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使口门区流速指标满足通航要求,实现船舶安全通航和枢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4.
浅谈万安水利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万安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再扣除非恒定流对水位影响值,未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实际应用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更符合枢纽下游航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5.
急弯河段水流流态复杂,船舶过弯所需的航道宽度要远大于直线段航道宽度,也大于一般的弯区河段航道宽度。根据汉江下游马口滩急弯河段船模航行试验成果,总结分析了船舶在弯道段航行时占用的航宽与水流的关系,表明船舶以大致相同的航速上、下航行通过弯道时,上行时占用的航宽比下行时要小的多。流速或流向角越大,船舶的航迹带宽度越大,占用的航宽也越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口滩急弯河段航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在对珠江流域东江惠州~东江口河段受人工采砂影响的情况及人工采砂对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有关精神,对河段内不同性质的五个基本站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分析计算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了较为结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7.
以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宜昌河段水位下降为例,探讨该河床砂石料的开采对其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上海第二水源长江取水工程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寿 《水运工程》1997,(10):40-42
根据南支河段水体含氯度变化及河床岸滩演变结论,在该河段初选了白茆河口以上,钱泾、浪港、七丫口、茜泾和宝钢水库附近等处取水工程,本文概述了选址研究,方案论证与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29.
130.
《中国水运》2016,(1):2
<正>1.形成了适用于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荆江长河段系统治理的航道整治成套技术,直接指导了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2.首次开发了内河航道枯水碍航预测预报系统,成功应用于荆江河段。本项目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守护型工程增深机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