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348篇
综合类   352篇
水路运输   564篇
铁路运输   789篇
综合运输   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王建 《成铁科技》2010,(2):28-29,37
车轴疲劳裂纹是危及行车安全的一大隐患,本文针对内燃机车车轴的结构、受力情况以及探伤经验分析其疲劳区域,并对疲劳裂纹的波形分析、定位、定量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2.
从接触网用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技术条件、成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利用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等手段,分析电连接线夹产生松脱及裂纹的原因。同时,对进口及国产电连接线夹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压接工艺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3.
热斑、疲劳裂纹和应力开裂是钢铁制动盘摩擦面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热损伤现象,是导致疲劳裂纹失效的重要起因。研究摩擦面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对于防止制动盘的热损伤失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动盘热斑、裂纹和应力开裂3种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热斑形成的温度条件和材料的组织变化、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规律以及5种约束所形成热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4.
裂纹检测识别系统是用于轴类零件矫直的全自动矫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纹检测识别系统能够在轴类零件矫直过程中对其进行裂纹识别检测。以应用广泛的WOLTER裂纹检测识别系统为例,介绍了与全自动矫直机配套的裂纹检测识别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意义及调整范围。并提出了裂纹验证方法,预防和减少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李力  屈梁生 《汽车工程》2003,25(5):510-513
推导和证明了Haar小波连续小波变换时间和尺度的周期性,指出这种周期性可以提取出信号中的周期成分,并且使谐波和冲击信号在时间-尺度域中有不同的图形特征。因此根据这些特性可以识别齿轮裂纹产生的冲击和刚度变化,仿真和汽车变速器齿轮故障分析验证了Haar小波变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以板单元为基本单元的泵车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MSC/NASTRAN软件对其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并进行了测试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找出了臂架过早出现裂纹的原因,并给出了结构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在冬季采用蒸气养生法施工出现裂纹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8.
采用相互作用积分法通过ANSYS软件对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进行模拟,并求解应力强度因子。根据试验数据利用MATLAB确定指数模型相关参数,拟合得到指数模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将ANSYS所得的应力强度因子与指数模型相结合得到的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和指数模型拟合的速率曲线二者与Paris模型速率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所得的应力强度因子与指数模型相结合所得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比指数模型所拟合出的速率曲线更加贴近Paris模型,这对于分析同类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提供了参考,对分析机械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内压作用下管道裂纹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含有表面裂纹的X80管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内压、不同尺寸的含裂纹管道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裂纹尖端处应力远大于裂纹中心应力。裂纹形状对应力影响作用较小,随着裂纹方向与管道轴向夹角增大,裂纹尖端应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管道内压、裂纹深度、裂纹长度的增大,裂纹尖端处应力随之线性增大。其中,裂纹长度对裂纹尖端应力的影响小于管道内压和裂纹深度。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