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413篇
综合类   170篇
水路运输   399篇
铁路运输   25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运用液压传动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转向架模拟负载运行实验装置,提高转向架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152.
基于DSC的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特点,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异步电机的新型控制(即DSC——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指出DSC方法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3.
交流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转矩控制是异步电机交流传动中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它充分利用逆变器的开关特点,引入容差控制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调节使异步电机的磁链和转矩在动态时按要求快速变化,因而具有高动态性能,控制电路简单的优点。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4.
介绍新型DFC(直接磁通控制)逆变器系统的优点:通过对Ф、M分别进行独立调节,可实现稳定的高精度控制,它不依赖电机参数;不受电机饱和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异步电机的过载可达4~5倍.文中分析了原有矢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DFC逆变器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采用较简单的电路来提高异步电动机控制性能的.  相似文献   
155.
结合SS8主变压器负载试验的要求,介绍牵引变压器出厂试验微机测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6.
为了降低电机振动,优化电机性能,以某物流车用内置式50 kW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别分析电机在空载和额定负载2种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对电机的齿槽转矩、线反电势、输出转矩进行斜极优化,提高了电机的运行特性,并对电机矢量控制中的电流控制角进行参数化求解得到最优控制角,为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周贵厚  解锦辉 《船电技术》2007,27(5):273-276
本文运用傅里叶分析和绕组函数的方法,推导了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动机的磁动势,得出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机能更好地增加电机的电磁转矩、提高转矩密度.同时给出了静止坐标系(a-b-c-d-e)下考虑三次谐波电流的数学模型,通过比较绕组中加入和不加入三次谐波电流的仿真波形,得到集中整距绕组五相感应电机加入三次谐波电流能够提高转矩密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8.
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好坏对一辆汽车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年汽车业界都会涌现出一批性能出众的发动机产品,将这些优秀的产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是媒体的责任。知识链接:《Ward’sAuto》杂志的"10 Best Engines"(十佳发动机)评选活动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  相似文献   
159.
针对目前电站电气性能测试对测试用负载的控制需求,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开发设计了一套电站测试用负载阵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大功率可调负载阵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PLC的控制过程与软件设计等,该自动控制系统改变了过去负载调节自动化程度低,适应性差的缺点,为电站电气性能自动测试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0.
详述了不对称负载对移动电站供电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避免负载不对称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