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1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1403篇
综合类   773篇
水路运输   637篇
铁路运输   1008篇
综合运输   17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梁波  罗强 《路基工程》1998,(3):36-41
本文从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相互作用原理出发,通过试验及分析,探讨了高速铁路桥路过渡段使用加筋土结构形成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设计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92.
93.
2004年12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云浮市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庆祝广云(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阳茂(阳江至茂名)、茂湛(茂名至湛江)二期、广清北(广清高速公路银盏至北江大桥段)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总里程超过157公里,总投资逾54亿元。  相似文献   
94.
野猫岗隧道出洞口地势险峻,围岩极破碎,稳定性极差,洞外场地狭小,使隧道进洞施工难度加大,必须采取稳妥可靠的进洞方案,确保安全顺利施工.介绍出口段进洞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95.
基于目前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建设应用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沉降病害发生的原因和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借鉴。结果表明,要想优化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充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96.
《综合运输》2012,(2):96-96
<正>·交通工程·☆安徽凤台淮河公路二桥开工建设。☆安徽绩溪至黄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徽六安至周集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西段开工。☆福建龙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州至东莞虎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惠州段建成通车。☆贵州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开工。☆贵州板江高速公路通车。  相似文献   
97.
主要从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现状着手,并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究,以期为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旗帜     
何展海 《珠江水运》2012,(20):70-70
在赤水河航道处近400名职工中,党员的人数差不多占到五分之一。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飘扬在机关、赤水河沿岸航道站、信号台和航道施工点上,引领着全处干部职工,为赤水河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99.
满堂支架施工方法一直被广泛地应用在桥梁工程中,以往对支架进行验算采用解析方法,即对支架顶端的钢梁和木枋按照连续梁或者是简支梁的模式来进行计算,该文中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一在建的连续梁桥现浇段支架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且与解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0.
铁路路基与桥梁刚度不同,荷载作用下连接处产生沉降差异,使钢轨轨面产生弯折,影响轨道平顺性,危及列车的平稳运行及行车安全。为此,在路桥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设置原则主要是加强路基结构竖向刚度和减小轨面弯折变形。过渡段的设置方式主要为加强路堤结构强度、提高填料压实标准、减轻路堤结构自重和在路基与桥梁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其中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料填筑法为常用方法,深层混凝土搭板可使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基间的刚度逐渐变化,有效处理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