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2篇
  免费   555篇
公路运输   4300篇
综合类   3019篇
水路运输   2141篇
铁路运输   2192篇
综合运输   44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3 毫秒
831.
从弹塑性力学理论出发,分析地基中土洞洞壁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利用莫尔—库仑准则定量评价土洞地基的稳定性,为土洞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以铜仁地区国税局办公综合大楼土洞地基稳定性评价为例,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下,土洞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将使土体应力状态产生显著改变,并有可能最终导致地基破坏或失稳。  相似文献   
832.
软土地基处理成为施工企业必须掌握的技术,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是较为常见的软基处理方式,能令路基软基得到强化。从施工前、中、后三方面具体分析了深层搅拌桩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令施工人员更为熟悉该技术,也令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更为普遍,从而保证道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33.
上覆硬壳层软土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分析了上覆硬壳层在受力过程中的封闭、应力扩散、反压护道以及抗剪等多种作用,运用塑性区间图对荷载作用宽度进行修正。考虑硬壳层的多种作用对梅耶霍夫(Meyerhof G.G)和汉纳(Hanna A.M)极限承载公式进行改进,使计算公式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对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34.
彭文顺 《路基工程》2020,(6):215-220
为研究半成岩类型高边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选取兰海高速陇南段某半成岩地层高边坡失稳工点,从工程地质、气象条件、变形特征等多方面对失稳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潜在滑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据此提出了该高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35.
中国路桥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欧美桥梁规范来进行桥梁的计算设计。详述了采用法国通用技术规范进行桥头搭板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法国汽车荷载下的搭板计算实例,并与中国规范进行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836.
用搭板解决跳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桥头沉降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对弹性地基梁梁底的压应力的计算,阐明了采用搭板方法来处理桥头跳车的合理性,并根据施工经验,确定了搭板的布置方式和台后填料选择及压实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37.
通过大量系统的室内试验,对实际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组织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对施工工艺的改进、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为粉细砂填筑高等级公路软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上依据,同时变废为宝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38.
根据包西铁路鱼和至米脂新增二线地段软基处理的实践,阐述了陕北黄土地区软基的成因和特点,论述了黄土地区既有线侧软基处理的方案比选和优化,总结了复线施工中既有线软基处理施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39.
京珠高速广珠北K22+900~K23+120段基底分布厚度13~20m的软土,具有典型珠江三角洲地区淤泥特性。施工时采用袋装砂井进行等载预压,路堤为吹填砂和包边土组成,高度4.6~6.0m。通车后路基出现下沉、开裂病害,通过工后监测数据,该路段土体水平位移较大,路基稳定性存在隐患。通过路基稳定性处治、路面裂缝注浆处治和路面裂缝处治后,路基已稳定,裂缝已基本灌满,路面行车畅顺。  相似文献   
840.
小间距地铁隧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本文从断面拟定、防排水、施工工艺、结构受力等方面,对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岗顶站至石牌桥站区间喇叭口隧道由双连拱隧道改为两座独立的小间距单线隧道施工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介绍,重点对设计与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支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双连拱隧道改为两座独立的小间距单线隧道后施工的可行性、施工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防水设计的可靠性,为连拱隧道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设计模式。 研究结论:将双连拱隧道设计方案改为两座独立的单线隧道进行设计,即可缩短施工周期,又可提高防水的可靠性。通过对岗顶站至石牌桥站间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表明,在两座近距离单线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本文所述的施工工序和支护措施后,能够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偏压、拱顶下沉等隧道施工问题。可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