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125篇
水路运输   231篇
铁路运输   182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简述了层叠式铝蒸发器的产品结构和钎焊常识,叙述了采用氮气保护钎焊和真空钎焊两种方法钎焊蒸发器芯的原理,主要工艺过程和设备构成,对比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了两种工艺在层叠式铝蒸发器芯钎焊上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发电机模拟器对电站调试的应用意义,针对发电机的结构性能,介绍了各部分的模拟原理以及模拟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力载波通讯方式廉价、方便的特点,一直是家庭智能化领域研究的热点。章结合实际工作,叙述了Intellon公司的电力Modem器件SSCP300的原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SSCP300和单片机AT89C51的电力载波Modem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有线载波技术在汽车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东林  潘远亮  涂治河  石永福 《汽车工程》2004,26(4):435-438,442
研究了有线载波技术在汽车数据传输中的应用,通过汽车内的电力线同时实现了供电以及数据的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15.
16.
扩展频谱通信和软件无线电已广泛应用于舰船通信。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一种应用于舰船信息中心的调制器,并且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器件构成调制器的核心。根据舰船信息中心建设要求,给出整体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过程。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编程验证多种调制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迅速,在海洋通信和抗震救灾等方面作用显著。船载卫星定位系统作为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当前船载卫星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GPS定位系统的误差来源,对当前主流的几种GPS差分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载波相位差分算法进行精确定位,利用Matlab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可知,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速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电平有源钳位逆变器拓扑,介绍了一种减小开关损耗的调制方案。首先分析了各种工作状态下每个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情况;然后基于零序分量注入的载波调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动态最小开关损耗载波脉宽调制策略;最后建立仿真模型,逆变器侧分别选取CRH380A型动车组牵引电机以及三相阻感电路作为负载。验证了该拓扑调制方案能有效地降低总开关损耗,均衡损耗在各开关器件上的分布,提高了牵引系统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有高压共轨高速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阀自身的自升压方式,一方面把高速电磁阀关闭时本身储存的电能回收到储能电容中,另一方面在两缸工作间隙利用电磁阀线圈作为升压电路电感对储能电容进行能量补充,保证储能电容上的电压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电路在保证实现双电压快速驱动的同时,使驱动结束的能量得到有效回收,同时省去外接专用升压电路所需要的电感部件,减小了电源电路的体积和设计成本,并且电控单元印制线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易于保证。应用该方法对某高压共轨部件高速电磁阀进行试验,匹配出驱动参数,并进行稳定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揭示了传统的GNSS差分处理技术在基准站移动时所面临的问题,从差分实现的原理上首次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解释。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动态对动态差分相对定位模型,提出了测试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动态对动态差分相对定位方法精度达到10cm量级,能够满足高精度动态对动态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