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1339篇
综合类   464篇
水路运输   666篇
铁路运输   805篇
综合运输   7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Image-guided computer aided surgery system (ICAS) contributes to safeness and success of surgery operations by means of displaying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showing correlative information to surgeon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requirements for ICAS, a new concept of clinical knowledge-based ICAS was proposed. Designing a reasonable data structure model is essential for realizing this new concept. The traditional data structure is limited in expressing and reusing the clinical knowledge such as locating an anatomical object, topological relations of anatomical objects and correlative clinical attributes. A data structure model called mixed adjacency lists by octree-path-chain (MALOC) was outlined, which can combine patient's images with clinical knowledge, as well as efficiently locate the instrument and search the objects' information. The efficiency of data structures was analyz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given in comparison to other traditional data structures. The result of the nasal surgery experiment proves that MALOC is a proper model for clinical knowledge-based ICAS that has advantages in not only locating the operative instrument precisely but also proving surgeons with real-time operation-correlative inform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clinical knowledge-based ICAS with MALOC model ha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safety and success of surgical operations, and help in accurately locating the operative instrument and providing operation-correlativ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surgeon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22.
现阶段,随着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像是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等,这些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出现,为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我国采用这种隧道施工技术方法的工程项目有很多,但利用浅挖暗埋法对隧道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发展角度出发,对其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通过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说明,为相关业内人士提高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3.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加密以及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小间距互通式立交逐渐增多。如何保证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运行安全已成为业界倍受关注的问题。阐述了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概念及其应用,分析了小间距互通式立交的运行特点,并针对不同间距的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供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24.
《船舶工程》2015,(1):109
<正>1月8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功率最大、功能最全、性能最先进的多用途海洋平台工作船"华虎"号在上海交付。由此打破了国外对高技术海工辅助船舶的长期技术垄断,创建了高端海洋平台工作船国际品牌,在国内外海洋工程细分市场上取得话语权。"华虎"号由武船集团为上海打捞局打造。该船采用四机双桨,长89.2m,型宽22m,型深9m,设计吃水7.48m,主机功率16000k W,载重量5092t,满载排水量10867t,最大航速可  相似文献   
125.
针对当前战场电磁兼容难题,提出了基于动态频谱池管理的战场电磁兼容辅助决策模型,论述了战场电磁兼容辅助决策模型中关键的频谱感知、预测分析、频谱池分配与管理和辅助决策等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随着列车运行线路的增加与运行密度的增大,机车乘务员作业这一运行中保证列车安全的重要防线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运行安全辅助装置利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与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可有效实时监测乘务员作业状态及线路情况,并实时干预管控现场作业进度,在有效提升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也为机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7.
设计了一种考虑参数估计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的、智能辅助驾驶的商用车的车道保持算法,对于难以直接测量的质量和横向速度进行估计。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状态误差方程,通过扩展Kalman滤波(EKF)和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分别对车辆的横向速度、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得到的车辆参数,设计MPC车道保持控制器。构建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设置不同的测试工况对车道保持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MPC相比,在偏移回正工况中,车辆纠偏消耗的时间减少28.6%,并且超调量更小;高速路工况的横向位置偏差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了4.2 cm。该方法提升了纠偏能力和跟踪精度,降低了传感器成本。  相似文献   
128.
在自动化浪潮下,工业机器人在新时代推动下,迅速迈入高信息化、高智能化、高数字化、高柔性时代,产研一体企业层出不穷.工业机器人行业中KUAU、AB、FANUC、YASKAWA机器人依旧在国内业内备受关注的四大类工业机器人.针对公司内传统翼子板手工焊接分散式工作站,展示出不便于零件运输、管理、运行效率低.设计基于应用自主研...  相似文献   
129.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大型养路机械维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既有线设备原始状态、既有线纵断面优化、作业施工组织安排、大型机械原始状态、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各个部门对施工作业的配合程度;在进行大型养路机械养护维修时,应当首先考虑既有线设备原始状态、既有线纵断面优化、作业施工组织安排这三项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汽车作为目前人类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智能驾驶技术大部分处在L2~L3“人机共驾”技术的发展阶段,在L5级自动驾驶技术出现之前,“人机共驾”仍然是目前主流的驾驶方式,其各种车载系统和交互方式正在不断完善。多模态交互作为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必然将与汽车融合产生新的“火花”。对车载系统中多模态交互设计研究包括疲劳状态预警、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智能接管提醒、智能泊车等方向进行梳理总结,对车载AI多模态交互设计包括多屏交互、触控交互、手势交互、语音交互、表情交互、眼动交互等自然交互方式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如何在基于安全和情感化的背景下使驾驶员的体验更加舒适,展望了汽车多模态交互设计在车载系统中的应用及未来趋势。恰当而良好的交互方式融合将会提高各种车载系统及应用的安全性和驾驶的舒适度。多模态交互的引入必将是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