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39篇
公路运输   303篇
综合类   198篇
水路运输   103篇
铁路运输   207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了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跨国公司在华的竞争态势,作者从产品特点、市场营销、本土化、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着重分析了欧、美、日、韩汽车企业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希望引起业界的重视,并展开广泛讨论。“十五”期间,欧美日韩等跨国汽车公司基本上完成了在华的生产布局,在中国乘  相似文献   
12.
60kg/m 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对道岔无缝化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既有的无缝道岔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结合12号拼装式合金钢辙叉提速道岔结构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优化的当量阻力法对拼装式合金钢辙叉结构在无缝化时的适应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就此种辙叉结构无缝道岔的使用范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赵斗 《中国铁路》2018,(12):7-14
结合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对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走出去"进行了适应性研究。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雅万高铁技术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主要技术标准以及线路、轨道、地质、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技术标准进行了适应性研究,提出适合雅万高铁条件的技术标准建议。研究成果为雅万高铁的建设提供了支撑,为我国高速铁路标准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了参考,为其他"走出去"项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列控车载设备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某一列控车载设备的结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首先提取了列控车载设备的模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ASD(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的随机振动分析,最后给出结构上的改进方案。通过研究发现,将CAE与产品结构设计相结合,可以提前预测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发现设计风险并提出改进方案,因此仿真分析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6.
王宝磊  涂智文 《铁道车辆》2012,(6):20-25,47,48
介绍了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的研究及应用,包括作用原理研究、结构及参数研究、在2万t组合列车上的适应性研究及在长大货车、重载货车上的适应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铁“建设-移交”(BT)模式创新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深圳地铁建设资金状况、质量特点、工期要求、国内潜在BT(建设-移交)承办方资金实力和施工能力、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履约能力等因素,深圳地铁在传统BT模式上创新,在回购时间点、承办人角色、BT与非BT工程划分、监理与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开创"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回报"的深圳地铁BT模式,并取得实践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有轨电车因其环保、舒适、高效、低造价、高品质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多个城市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其在国内尚为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没有标准或规范予以指导,规划及设计体系不完善,有些已建项目已呈现问题。文章结合上海松江区规划背景及交通特征,阐述有轨电车示范线T1、T2线的布局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适应性,为即将开展有轨电车规划及建设的城市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超载是引起桥路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进行探究,就提高路桥载荷质量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以后的路桥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