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5篇
  免费   199篇
公路运输   1459篇
综合类   878篇
水路运输   2235篇
铁路运输   649篇
综合运输   18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工程环抱形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利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掩护后传入港内波峰线发生了偏转和波能集中,致使码头局部泊稳条件不满足标准要求。将位轴线顺时针旋转15°,与波峰线平行优化布置后,则满足。2)根据越堤波浪是否冲击港内码头轴线标准,论证10.0、10.5、11.0 m共3个防波提高程掩护体,得出11.0 m是可行的。3)防波堤外侧质量6 t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采用质量10 t则稳定,弧形转弯处勾连性护面块体受侧向波浪力作用比受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4)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前者均大,因此对于弧形转弯段的处理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要求轴线夹角的相关规定。5)试验再次验证了三维港池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在防波堤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2.
依据我国近岸4个代表性站点的潮汐表逐时数据,分别选取所有高潮(方法1)和每日一个高潮(方法2)计算不同保证率的乘潮水位,分析两种方法对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2使乘潮水位抬高,节省工程费用,但可缩短高潮时的通航窗口期,增加船舶候潮时间,给项目运营带来不便。这种影响对正规半日潮不明显,对其余潮型明显,其中对不正规全日潮影响最大。在不正规半日潮和日潮港区的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工程投资和来船频率,对两种方法充分论证后,综合选取合适的乘潮水位,既能满足工程应用又能节省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193.
廖世强  陈汨梨 《水道港口》2020,41(3):324-328
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上建造重力式码头,必须进行可靠的地基加固处理,费用一般较高,故相应的工程实例比较少。文章以西非某泻湖内港口扩建项目为例,提出采取深水开挖深槽换填中粗砂并振冲加固地基可满足建造大型沉箱重力式码头需求。实践中总结出深水开挖超深换填砂基槽及其防淤控淤技术,深水回填砂技术及前后砂样变化特性、深水振冲砂技术及效果特征、最佳振冲参数、码头沉降特性等。  相似文献   
194.
为分析内河通航情况,评价桥区水域航道饱和程度,研究不同船舶领域模型对航道饱和度评价造成的影响,构建了基于船舶A IS数据的通航饱和度模型.通过大量历史船舶A IS数据分析,计算了船舶交通流量、通航密度、通过能力等参数,基于停船视距船舶领域构建了通航饱和度模型,提高了饱和度计算精度;分析了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最大饱和度等评价指标.以长江中游武汉河段桥区水域为例,研究近三年桥区水域通航饱和度用以验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桥区水域通航饱和度平均约为20% ~30%;武汉长江大桥附近饱和度最大可达53%,与实际较为相符;基于藤井船舶领域模型相比停船视距船舶领域模型计算所得的通过能力值高76%,饱和度低43%.采用停船视距船舶领域计算所得饱和度随区域交通流特征而变化,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95.
如今,随取随还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选择,而建设成本高、还车不方便、没有固定还车点等因素,让更早出现的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效果打了不少折扣,甚至有些城市停止公共自行车的运营,退出市场。在低碳节能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具备环保、便捷、健身等特点的交运公共自行车尤其受到市民的追捧。  相似文献   
196.
山区河流桥区通航条件和通航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阐述山区河流在天然情况下和修建跨、临河工程后通航安全的特点和难点,对桥区通航安全技术和桥群河段通航条件等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7.
针对某航电枢纽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复杂、恶劣等问题,依托该工程整体通航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隔流堤布置方案下的口门区水流条件.结果表明,隔流堤堤身设置透水孔可以加强主河槽与口门区的动量交换,减小隔流堤末端两者之间的速度梯度.与未设置透空隔流堤方案相比,设置透空隔流堤后可减小下泄主流在弯道处引起的横流与回流...  相似文献   
198.
针对澧水青山枢纽在上游口门区受到弯曲水流、分汊河道地形、口门区水流断面的突扩和缩小及流量等水流问题,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上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上游口门区原设计方案及改善方案1条件下不能满足通航水流条件;根据方案2的布置,在上游口门区无错口地布置3个导流墩,且对右汊河道进行疏浚至43.0 m时,能够较好地改善上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且船闸口门区在设计通航水位下的水流条件均能满足船舶安全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9.
犬木塘枢纽坝址所在河段呈“S”形急弯形态,上游口门区位于束窄形弯道凹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在弯曲河流段转向处,枢纽泄水时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复杂,存在较为严重的斜流和回流,难以满足通航要求。通过1∶100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上、下游航道不良水流条件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上游航线、隔流墙布置、局部疏浚及下游菱形墩结构和布置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了口门区纵横向流速和回流流速,使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极大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其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0.
根据规划,岷江龙溪口—宜宾段将通过航道整治达到内河Ⅲ级航道标准.该河段多年历时保证率95%的流量仅能达到662 m3/s,但是岷江上游紫坪铺、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的建成对下游河段通航流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紫坪铺水电站蓄水前、后高场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资料,分析紫坪铺等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对下游河段水沙特性的影响,得知岷江上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