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4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813篇
综合类   433篇
水路运输   1336篇
铁路运输   451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前不久,四个国际班轮运价组织IADA(亚洲区内讨论协议组织)、IRA(非正式运价协议组织)、ISAA(非正式红海运价协议组织)、IRSA(非正式南亚运价协议组织)分别致函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声明从5月15日和6月1日起,向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区的货主加收THC(码头作业费),加价幅度高达197%至340%。此举在交通部发布《关于加强对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监管的公告》之后不久而做出,让人感觉大有挑衅之意。之后,交通部即亮红牌并给与当事者相应处罚。然而,就当前形势来看,THC之争并没有就此平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2.
模糊数据库技术在航海避碰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航海避碰案例规范化 ,并根据案例中部分信息的不精确性 ,在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表示和查询中引入模糊技术 ,从而形成了一个模糊关系型的避碰案例数据库系统 ,并将其嵌入到航海避碰决策支持系统当中 ,为安全航行提供了更丰富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33.
提出并分析了基于光纤网络的IP电话系统,针对IP电话网中的时延,抖动,数据包丢失等关键问题分别进行分析。找出了取消网关,路由器和采用光纤化等解决方法,比较基于H.232协议的IP电话与基于SIP协议的光纤IP电话系统,发现利用光纤网能很好补偿时延和改善数据包丢失等问题,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IP电话系统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采用排队论进行了流量分析,证明以上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
2005年6月21日,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与联想集团在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将在涉及双方核心业务开展的层面深入合作,以达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5.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36.
基于ADSP-BF533的网络音视频监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穗生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2):93-94,110
主要介绍ADSP-BF533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ADSP-BF533的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的网络视频监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RPR、MPLS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优势,以及目前支持这两种技术的MSTP设备现状,并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传输协议—ZigBee的列车监控图像传输系统。在车厢内部设置多个摄像头用于采集高清晰的监控图像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图像实时地传送至列车监控中心。列车长在列车监控中心可实时掌握车厢内的情况,以便指挥及调度列车运行。  相似文献   
39.
为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在门限敏感的节能型网络协议(TEEN)基础上,提出1种安全优先门限敏感分簇路由协议(SPTC).确定SPTC的网络架构,基于能量计算公式设计簇头分布算法及簇头和副簇头选举算法,以及路由建立步骤和数据采集流程.在协议中定义副簇头,保证数据路由的可靠性及数据自身传输的安全,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在汇聚节点(SN)附近区域布置更小规模的簇,在兼顾剩余能量与节点距离的准则下选择最佳的簇头节点,以提高协议的节能性.采用OMNeT++网络仿真工具对SPTC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工作了10 000 s时,低能量节点数量比低功耗自适应聚类层次协议(LEACH)减少了60%;当灾害数据采集概率为0.5%时,基于SPTC协议的网络检测周期是基于LEACH的1.7倍.  相似文献   
40.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3种不同的自动紧急转向避撞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避撞简化模型,对制动、转向及两者相结合的3种不同避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为深入研究汽车避撞过程中的实际响应,建立包含转向、制动及悬架3个子系统耦合特性的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随后构建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避撞控制框架,对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和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横摆角速度和横摆角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以线性2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对象,对最优控制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前轮转向、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前轮转向3种不同的跟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最后,以汽车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3种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制动避撞相比而言,转向避撞所需的纵向距离有较大降低,随着车速的增加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越低,效果越明显;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比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避撞过渡过程更为平缓,当实际车速与控制器所用车速不一致时,前者避撞性能表现更优;最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在高、低2种不同附着路面都具有较好的避撞效果,最优前轮转向控制系统次之,而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前轮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上则表现出严重的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