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作为亚欧大陆桥发运箱增长速度全国第一的港口、中国进入中东欧及更大市场的桥头堡,营口港迎来重要的历史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2.
黄继和 《汽车科技》1994,(1):16-22,30
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在球墨铸铁生产中最常用的球化处理方法,并从铁水包的结构和处理方法及优缺点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3.
《铁道货运》2011,(12):9-9
2011年10月31日13时53分,81972次铁水联运“五定”班列在重庆南站缓缓开出,一路直奔成都集装箱中心站,比普通货物列车压缩近10h。这是成渝两地首次开行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为成渝物流开辟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新通道,也标志着重庆市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物流运输平台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广西梧州市铁水联运的意义、现状进行剖析,并在完善铁水联运协调机制、建设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加大服务机制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推进梧州交通枢纽铁水联运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5.
镇江港是我国的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贸易口岸之一。近年来随着政府大力推进港口的铁水联运发展模式,镇江港也参与了铁水联运的发展模式。针对铁路运输能力已成为制约镇江港铁水联运发展的限制因素这一实际情况,在分析镇江港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及铁路基础设施、运输组织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铁路运输能力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46.
赵路 《铁道建筑技术》2013,(2):64-65,71
随着交通部、铁道部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的推进,铁水联运已成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的运输模式,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江苏省经济有能源、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四头在外的特点,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稳定的运输系统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江苏省内河水运发达,铁路网逐步加强,铁路与内河水运构建成铁水联运网,是集装箱铁水联运经验的新运用,将提升铁路与水运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制度保障、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信息平台、运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李欢乐 《中国海事》2012,(5):F0002-F0002
4月16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蔡玉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的陪同下,在连云港调研铁水联运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李盛霖一行现场查看了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铁水联运作业现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起点和连云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亲切看望和慰问了连云港海事局驻口岸“一站式”办公中心政务受理人员,并与连云港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49.
综合运输     
《运输经理世界》2011,(11):19-20
铁水联运成货运主攻方向 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预计“十二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将达20%以上;到2015年,港口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散货铁路集疏运比重将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0.
近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梁晓安表示,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几种运输方式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将成为交通运输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具体说来,重点做好三个衔接的工作。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加快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铁路、内河水运等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进一步加大对综合客运枢纽、重要物流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建设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