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香港已是闻名遐迩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到2020年也要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人们关注的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32.
介绍在既有线斜交框架桥顶进施工中,采用D型钢便梁错位组合架设法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经验。钢便梁错位组合架设法与工字钢吊轨纵横梁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联结件少,简单易行;对铁路运输干扰小;基础牢固,结构稳定;机械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  相似文献   
33.
谢明荣 《铁道建筑》2003,(12):77-78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分析,认为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机制、企业领导班子构成及其分工不合理、企业经营者选择缺陷严重、企业行为惯性严重和企业管理严重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在使用低高度便梁对运营铁路进行架空加固时,对不同的工程实例要采用不同的架空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斜交框架地道桥施工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使低高度便梁错位使用从而达到最大的施工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介绍一种微错位四缸机冷却系统,并将该系统的散热效果、流动阻力及耗能等主要技术参数与常规四缸机作比较,结果表明:微错位四缸机的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且具有阻力小、耗能低,冷却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在船体板架的焊接工序中,由于制造误差产生的纵骨错位问题对焊接过程及焊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以典型船体板架为例,在纵骨强制对齐的基础上采用顺序耦合的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其焊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纵骨错位量对焊接变形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错位量的增加,错位纵骨两侧板格焊接变形分布的不对称性逐渐增强,左右两侧板格变形差值最大可增加3.7倍,且当错位量一定时,外板厚度越小纵骨错位的影响越大。此外,纵骨强制装配产生的应力与板架焊后残余应力均随错位量的增大而增加,当错位量为10 mm时,残余拉应力与压应力分别是纵骨未错位情况下的4.4倍与4.9倍。  相似文献   
38.
新夏港船闸为改造扩建船闸,平面的"错位式"双线布置从平面布置减小了工程所需的空间,钢板桩的结构方案从施工方面降低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平面和结构两方面的调整,有效的解决了船闸工程区域东西两侧的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39.
基于动态时间错位的多元批次轨迹同步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态时间错位(Dynamic time warping)是一种灵活的、定常的模式匹配方案,它是基于动态规划理论提出的,能使模式内的相似特征合理匹配,它已在语音识别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笔者闭动态时间错位(DTW)的理论运用于分析和处理间歇反应过程中批次轨迹不同步的问题。在间歇反应过程中,由于批次与批次之间受物理特性和约束的影响,批次轨迹常具有持续时间不同步的特点。如果要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两个批次轨迹的数据特征,必须使两个批次的持续时间长度保持一致。动态时间错位(DTW)理论可适时转换、扩张或压缩两个批次轨迹的局部模式特征,取得两轨迹之间的最短距离和最优同步路径使两批次轨迹实现同步化。  相似文献   
40.
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与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陶永宏 《船舶》2005,(5):1-5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文章分析了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所具有的四大特点:即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由船舶制造向船舶配套转移;时效性以及集聚性.提出了中国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以产业集群为建设思路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为发展思路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注重特色营销,开展错位竞争"等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