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04篇
综合类   51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168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现代交通技术》2013,(6):32-32
交通运输部重大专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路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简称抗震重大专项)近日通过验收鉴定。该研究在公路网灾情辨识与应急调查评估、抢通保通、次生灾害识别诊断与监测预警、公路恢复重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善了我国公路抗震技术体系,丰富了公路应急装备储备,为创新提升公路减灾防灾理论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广东省广梧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确定应急救援内容,并制定出相应的广梧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分别确定应急救援组织体系中各工作机构及其相应工作职责,同时探讨了针对广梧高速公路灾害防范的相关对策,重点研究了预防措施、监测措施、预警措施和接警措施等,将对广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防灾救援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铁路隧道火灾预防及救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为中  张念 《隧道建设》2010,30(1):20-23
如何做好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特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设计经验和重大火灾案例,针对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和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给出一般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设置方案的建议,对促进完善我国铁路特长隧道的火灾防灾救援和安全疏散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4.
针对脉冲型近场地震动的高能量输入,有必要发展以能量为指标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在给出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输入总能量和滞回耗能需求、结构耗能能力以及总能量沿各节点分布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能量概念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以3座加拿大的实际桥墩为算例,以近震记录和模拟脉冲为输入,验证了所建议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最后,以MDOF实体桥墩的时程分析结果为基础,对采用Akbas模型近似确定能量在以弯剪变形为主的中、低高度RC桥墩各截面分布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5.
公路隧道火灾特性及其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案例统计资料和典型火灾试验结果,分析了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压力分布性态,并对公路隧道防灾救援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6.
地铁防灾救援系统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分析了地铁火灾的特点,并从火灾预防、监控与报警、人员救援、火灾扑救与灾后处理等方面对地铁火灾救援系统进行了阐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7.
隧道防灾减灾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目前我国隧道交通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在应用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并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加强预防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地铁2号线(R2线)西延伸段工程虹桥临空园区站是地下二层车站,概述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与人防功能相结合、出入口及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布置。  相似文献   
129.
研究目的:隧道防灾通风系统启动后,疏散横通道防护门不能立刻达到临界风速,尚需等待一定的时间。现行铁路防灾规范要求安全疏散时间不宜超过6 min,可见疏散前期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防灾通风系统的及时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两单隧道互为救援时的防灾通风系统,建立防灾通风网络模型,从整体上对救援站供风策略开展对比分析,另外也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安全隧道供风的漏风率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安全隧道供应新鲜风时,普通横通道防护门门缝存在漏风,漏风率随隧道长度增加而增大,隧道长度超过36 km且门缝大于4 mm时,将有超过10%的新鲜风在送往救援站的途中损失;(2)应关注救援站防护门处风速的时变特性,以快速达到并保持不小于临界风速表征通风方案具有良好的及时性;(3)由安全隧道供风的方案,防护门处风速时变模式记为M1,该风速随时间单调增大并可划分3阶段,即初期缓慢增大、中期快速增长、后期持续缓慢增大并趋稳定;由辅助坑道供风的方案,防护门处风速时变模式记为M2,该风速峰值出现在疏散前期,可划分3阶段,即初期缓慢增大、中期快速增大并出现最大值、后期持续缓慢降低;相较而言,M2具有更优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0.
超长公路隧道日益增多,文章从隧道地质、快速施工、运营通风、防灾救援及行车安全五个技术方面作了论述且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推动超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水平.实践表明.我国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已完全具备超长公路隧道建设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存在不足.从交通运输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看,采用长隧道方案要有利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