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47篇 |
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763篇 |
综合类 | 2541篇 |
水路运输 | 4104篇 |
铁路运输 | 2571篇 |
综合运输 | 4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421篇 |
2022年 | 496篇 |
2021年 | 716篇 |
2020年 | 494篇 |
2019年 | 445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468篇 |
2014年 | 738篇 |
2013年 | 695篇 |
2012年 | 895篇 |
2011年 | 830篇 |
2010年 | 819篇 |
2009年 | 849篇 |
2008年 | 868篇 |
2007年 | 681篇 |
2006年 | 619篇 |
2005年 | 659篇 |
2004年 | 467篇 |
2003年 | 587篇 |
2002年 | 426篇 |
2001年 | 382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271篇 |
1997年 | 229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6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933.
934.
935.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可为相关运营部门实时调整行车调度、提高运营效率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乘客提供合理出行建议。因此,针对具有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性的地铁进出站短时客流预测问题,文章在堆叠式长短时记忆(SLSTM,Stacked Long Short Term Memor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构建了GA-SLSTM预测模型。以10 min为预测粒度对地铁历史运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客流变化特征,并将其与GA-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模型和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GA-SLSTM预测模型对普通站点和换乘站点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的平均值分别达到0.95和0.90,预测值对真实值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误差低于其他2种模型,证明该方法可提高地铁短时客流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36.
在恒载作用下,上承式拱桥可通过设置合理拱轴线达到拱肋成为小偏心受压构件的目的.然而,在活载作用下,拱肋不再是单向受力状态,伴随明显的弯剪变形,导致力学性能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跨拱桥在活载占比重较大的铁路桥中的应用.据此,基于拱式、桁式结构的受力特点,考虑合理的体系转换方式,提出一种上承式加V拱桥结构,研究其力学特... 相似文献
937.
938.
研究目的:为掌握线下式车站车致振动和噪声的形成机理、传递路径及分布特性差异,建立“列车-轨道-结构-土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列车过站时引发的站房车致振动,利用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二次结构噪声,利用统计能量分析计算站厅内环境噪声,并根据研究结果开展线下式桥建合一车站低振动噪声设计。研究结论:(1)相比桥建分离车站,桥建合一车站候车厅在30 Hz以上的振级增幅达30 dB,而在人体更敏感的30 Hz以下低频范围内振级差异仅3.5 dB;(2)桥建合一车站因其承轨层与周边结构硬连接,承轨层振动更小,二次结构噪声较桥建分离车站低5.5 dBA,环境噪声低1.4 dBA,总体上对乘客来说具有更好的声振舒适性;(3)采用重型减振轨道能够有效抑制站房振动,楼板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小10倍以上,二次结构噪声降幅可达25 dBA以上;在站台层和站厅层内采取吸声、隔声措施可使候车厅内环境噪声降幅达15 dBA以上;(4)相关振动噪声控制方案可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以深圳地铁12号线和平站下穿穗莞深城际铁路特大桥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地铁基坑下穿段实施的桥墩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针对桥墩水平位移,若仅采用隔离桩和采用土体加固两个措施,对两侧桥墩产生的影响差别较小;设置隔离桩可有效控制桥墩的竖向位移;在地下连续墙能保证基坑稳定的前提下,改变其墙厚和嵌固深度,对桥墩位移的变化影响较小;分区开挖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临近桥梁区域土体的变形。 相似文献
940.
针对辅助驾驶系统中的车道线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应性变换和直方图分析的方法:首先根据相机参数确定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并对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梯度计算以提取候选车道线像素;接着利用单应性变换将图像信息投影到俯视图像,并利用直方图分析提取车道线像素;最后对车道左右两侧提取的标识线像素分别进行二次曲线拟合,从而获得当前车道标识线的几何信息。通过对行车视频图像进行算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30帧/秒的实时速度检测出车道线并计算其几何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