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151篇
公路运输   859篇
综合类   880篇
水路运输   250篇
铁路运输   244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由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产生早期破坏,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及调研进行研讨,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和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942.
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早期水破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提出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施工应在混合料制备、碾压温度控制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均匀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结合适当的处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水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943.
增大截面法加固石拱桥最小加固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容许应力理论为基础,考虑利用增大截面法加固主拱圈前后的受力特点,并以保证加固层与原结构变形协调为前提,在加固前建立一个关于加固层厚度的截面破坏方程,通过合理的解方程来确立加固层最小厚度,从而为快速确定最小加固层厚度提供合理的理论保证,并减少试算和验算的工作量,对石拱桥加固理论化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44.
公路高切坡分类及其破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公路高切坡缺乏一个统一的分类,从而造成其破坏模式分析混乱,降低了公路高切坡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控制性及现场易识性原则,将公路高切坡分成3大类9小类.依据岩性及其组合、岩体结构、岩体强度、结构面间距、走向与边坡走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与坡角的关系等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具体分析了公路高切坡可能破坏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楔形体-平面滑动破坏模式、崩塌-滑动破坏模式、滑动-拉裂型破坏模式及滑动-压裂型破坏模式等4种复合破坏模式,对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潜在破坏面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于合家 《北方交通》2007,(6):99-100
从路面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环节,简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6.
挡土墙是新疆G217线天山北坡公路重要的环境防护部分,笔者基于大量的现场调研,尤其根据公路两侧挡土墙破坏现状,概化了挡土墙的破坏类型,并就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相应的有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47.
针对二元地基基坑降水过程中极易引发的渗透破坏和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利用实验室渗流试验装置对基坑降水过程中悬挂式防渗墙和回灌井在控渗和减小坑外沉降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基坑直接降水、设置防渗墙下的基坑降水以及设置防渗墙和回灌井时的基坑降水3种情况下的土体内沿程水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防渗墙和回灌井对水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防渗墙和回灌井的存在可以减小二元地基降水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力梯度,有效控制渗透破坏的发生条件,同时改善了坑外水位的下降幅度,起到抬升水头控制坑外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8.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早期破坏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实际,分析了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早期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9.
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50.
《公路》2021,66(8):74-80
针对公路岩石边坡破坏特征分析及预判问题,采用地基雷达监测技术,对某高速公路脆性板岩边坡开展了连续监测,获取了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演变曲线,探讨了边坡发生破坏的前兆特征,建立了划分边坡破坏与未破坏的指标界限。研究表明,发生破坏边坡在破坏前的变形突变期很短,往往只有数小时,而且规模普遍较小,而未发生破坏边坡普遍规模较大,位移增长缓慢;发生破坏边坡普遍同时具有较大的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而未发生破坏边坡则反之,可以将区分破坏边坡与不破坏边坡的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阈值设定为30mm/h和20mm/h2左右;利用地基雷达监测技术预判边坡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还需要结合变形特征和岩体质量大小从多个角度来提高预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