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17篇 |
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09篇 |
综合类 | 1411篇 |
水路运输 | 1262篇 |
铁路运输 | 1296篇 |
综合运输 | 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01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48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662.
申嘉龙;侯艳萍;张晨;王飞;刘萌;孟征兵;尹武良 《中国铁道科学》2024,(2):15-29
针对高铁钢轨表面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CF)裂纹导致对钢轨带来危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系统归纳了高铁裂纹的无损检测与表征方法。聚焦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重点研究了ACFM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ACFM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ACFM测量法对钢轨表面裂纹的精准量化表征的优势。结果表明:ACFM探针传感器沿45°方向扫描,通过结合ACFM信号补偿量算法可将非均匀裂纹口袋深度误差降到5.5%,垂直深度误差降到7.1%,裂纹簇误差减小到7.1%;经过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对钢轨RCF裂纹尺寸进行精准表征,最终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进一步讨论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钢轨表面裂纹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ACFM技术对钢轨表面RCF裂纹的检测和表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63.
提出能将结构状态与施工过程的各种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的一般性原理——结构的状态-过程相关性原理.该原理揭示了结构作用-响应关系及材料特性中的加载与卸载路径与结构状态-过程相关性的关系.定义了初始无应力构形与现时无应力构形,并根据该原理导出扩展无应力状态原理,将适用范围扩展到非线性弹性和几何非线性领域.定义了强/弱相... 相似文献
664.
蒋雅君;林利达;喻良敏;郑屹;曹丹阳 《铁道学报》2024,(6):189-198
为研究将硅灰和硅酸钠作为掺合料内掺后的喷射混凝土在接触溶蚀条件下析出钙离子的规律,在不同掺量下制备了单掺和复掺混凝土试块,开展30 d去离子水浸泡试验,测试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并结合SEM等微观检测对接触溶蚀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掺硅灰试块在不换水条件下的钙离子溶出量大大低于空白组,换水条件下30 d内3%、5%、7%掺量组较空白组平均溶出钙离子总重依次减少73.29%、69.65%、69.26%;单掺硅酸钠后,不换水条件下3%掺量的试块钙离子溶出量也能得到明显的降低,换水条件下30 d内1%、3%、5%掺量组较空白组平均溶出钙离子总重依次减少9.22%、20.53%、29.96%;将单掺组中固化效果良好的3%掺量硅灰和5%掺量硅酸钠复掺入混凝土后,不换水条件下浸泡溶液初始钙离子浓度仅为20~30 mg/L,从第18天左右溶液游离钙离子清零,换水条件下复掺试块较空白组平均溶出钙离子总重减少约85%。 相似文献
665.
666.
667.
668.
在实测普速铁路车轮型面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磨耗特征的车轮型面;采用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对直线和曲线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进行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客车、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后廓形对直线和曲线区段上轮轨接触关系和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现场测试验证.结果 表明:按照钢轨优化廓形... 相似文献
669.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