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33篇
铁路运输   47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桥墩极限抗震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圆钢管混凝土桥墩三维实体-壳单元有限元模型。为更准确的描述圆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退化、震后残余位移变化规律,模型中对混凝土引入裂缝、对钢管引入韧性损伤,进行单向拟静力、单向拟动力、双向拟动力、振动台加载下圆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水平裂缝和钢材韧性损伤影响的钢管混凝土墩柱实体-壳精细有限元塑性抗震计算方法合理,反映循环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滞回曲线“捏拢”效应、塑性大变形阶段承载力退化现象和单、双向动力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桥墩震后残余位移,也反映钢管混凝土墩柱的界面滑移和约束作用规律;相同地震波作用下全填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地震响应最小,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桥墩的极限抗震能力。提出适用于双向地震波作用的钢管混凝土桥墩墩顶残余位移与最大位移响应之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52.
陈健雄  刘晓帆  高超 《综合运输》2023,(8):140-145+167
针对四川省普通国省道韧性交通建设的薄弱环节,依据2019~2021年公路阻断信息、气象、水文等数据,采用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汛期普通国省道突发类阻断事件的主要成因及分布特征,尤为关注未实现高速公路覆盖,仅靠普通国省道联通,极易受重大灾损事件影响造成对外联系中断的46个县,进而提出重点关注路段的监测级别评价标准,为四川加快韧性交通建设提供了准确着力点,同时为交通应急保障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崩塌与泥石流是造成阻断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受灾最严重的区县分别是新龙县、小金县、宝兴县、马尔康市和茂县;将全省路段分为4个监测级别,重点关注的一级监测路段22处,长度239km,二级监测路段299处,长度1002km。  相似文献   
253.
针对水运工程传统护岸结构设计防浪韧性不足的问题,开展护岸结构传力机制的基本特点及其组合机制的比较研究,系统性分析了具有复合传力机制的典型护岸结构,提炼护岸结构的11种典型复合传力机制,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具有复合传力机制的护岸结构防浪韧性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54.
王欢  王蓉  陈锦渠  殷勇 《综合运输》2023,(10):90-95+112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URT)网络因突发事件而失效时,优化失效站点/区间的修复时序有助于提升URT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既有研究在优化修复时序时未充分考虑列车折返操作及系统所提供公交桥接服务的缺陷,本文以最大化URT网络的韧性为目标,考虑列车折返操作、系统修复能力及公交桥接服务,构建模型优化了URT网络的修复时序,并设计了基于仿真的模型求解算法。以成都地铁网络为例的研究表明,优化修复时序时不能忽略列车折返操作的影响,相较于常规修复策略,本文所建立的修复时序优化,模型具有最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55.
为了加快恢复受灾地区的路网畅通,保障人员疏散、应急队伍调配和救灾物资运输等灾后救援工作的尽早展开,针对应急恢复阶段的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问题展开研究,并“允许安排多个维修队同时对一条受损路段进行修复”,以实现“柔性”修复调度,从而提升最优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的实用性。采用灾后需求点的需求满足率表示路网连通度,并以路网连通度韧性作为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的评价指标,使用Markov决策过程模拟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的决策过程。然后,基于Q学习与Dijkstra算法设计出适合求解所提问题的改进强化学习算法,解决了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问题,优化了灾后需求点和物资供应点之间的可达性;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的整体性决策,可以得到全局韧性最优的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并验证了考虑“柔性”修复调度得到的最优修复策略具有更佳的修复效果,且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6.
将某新开发的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牌号与传统钢牌号进行了从材料到零件级的安全性能测评。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钢种,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基于组织细化、第二相析出、残余奥氏体三大关键因素,具有更加明显的安全性优势。建立了2种材料的动态断裂模型,微合金钢在相同应力状态下具有更高的极限断裂应变,显示了更强的断裂抗力。对2种1.8 GPa热成形及1.5 GPa高强钢车门防撞梁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微合金钢1.8 G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有更加优异的抗碰撞侵入及碰撞吸能性能。  相似文献   
257.
盾构隧道主体结构通常采用装配式管片衬砌,在面临灾害作用时其力学行为复杂,易受灾害影响且修复困难,亟需进行韧性设计以提升其应灾能力。鉴于此,针对盾构隧道结构特征和灾害特点,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设计的理念,综合考虑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设防类别、工作状态、灾害损失、经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因素,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设计的设防目标,明确了其韧性极限状态;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冗余性、鲁棒性、可恢复性、经济性4个方面建立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设计指标体系,并考虑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从“强度”、“变形”和“裂缝控制”3个角度细化了盾构隧道结构的冗余性、鲁棒性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程,构建了韧性设计功能函数和基于可靠性的分项系数校准流程,建立了“设计+评价”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设计方法,可为隧道结构韧性设计与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8.
为了满足多水准设防的需求,提出一种具有变滞回特性功能的新型旋转式摩擦阻尼器(VH-RF),将其应用于桥墩结构中并验证其分阶段抗震性能。首先阐述了新型阻尼器的基本构造,揭示了工作机理与变滞回原理,建立了新型阻尼器的简化分析模型。然后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新型阻尼器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新型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以及简化分析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新型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及影响规律。最后在OpenSees软件中二次开发了新型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基于新型阻尼器优良的滞回性能,将其应用于双柱式桥墩中实现结构的分阶段抗震。结果表明:(1)VH-RF能够在不同变形时呈现出不同的滞回特性,小变形时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大变形时不仅具有耗能能力还具有优良的自复位功能,VH-RF的简化分析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2)通过调整VH-RF设计参数,可有效实现调节VH-RF滞回性能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性能可调节性;(3)在双柱式桥墩中附加VH-RF可有效实现分阶段抗震的目的,进而提升桥梁结构抗震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