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66篇
综合类   1727篇
水路运输   459篇
铁路运输   302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学工厂"这一教学模式,在产学结合上有显著的特点: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模拟现场操作、突出行业性。文章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现在高职教育改革状况的的分析,论证了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改革的迫切性,主要介绍了递进式项目化教学在公路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形象不和谐、学生党员整体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深入基层宣传、抓好学生党员再教育、推进党员责任区工作、发挥教师党员教书育人作用以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6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总体目标,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六步骤”法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65.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客观上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较好的汉语阅读、口语、书面语和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本技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素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对此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机构运行、制度建设、合作层次几个角度梳理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角度探讨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以期对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改善,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发散思维,充分发掘学生们的潜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对于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但是也要看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教学中,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相应的对策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6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根本。文中以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为案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由此提出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等3个方面的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70.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以CIPP模式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背景评价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使之更有针对性;通过输入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系统性;通过过程评价引导教学及管理活动,使之更有反馈性;通过成果评价评判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使之更具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