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6篇
  免费   213篇
公路运输   2629篇
综合类   1724篇
水路运输   2143篇
铁路运输   3952篇
综合运输   20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通过对刀齿啮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磨前滚有优化设计方法,针对准车牵引牵引齿轮的应用和加工工艺特点,对准高速机车牵引磨前滚刀齿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3.
在Windows3.1环境下,用面积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如何设计真人镀膜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位机监控管理软件。论述了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制实现动态模拟显示,数据库管理,打印机通讯等项功能。  相似文献   
124.
《中国船检》2007,(1):86
根据经国务院同意.由交通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公布的《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行动方案》的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京杭运河示范工程全线永久性禁航挂桨机船.现就禁航范围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5.
《四机科技》2006,(2):39-39
计划于2008年8月-2010年12月间交付的30列AVES-102型超高速列车由庞巴迪和Tago联合开发,其最高设计速度为330km/h。通过在隧道广泛测试,证明了该列车的特殊设计即减少了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压力的波动,又大幅度地减少了横向风压的影响。高速列车还配置了成熟的MITRAC3000型牵引系统,辅助变流器,驱动系统以及高速转向架。这批车辆将运行在西班牙国家铁路,订单总价值约6.55亿欧元。  相似文献   
126.
《经济导报》2007,(2):80-82,84,85
良好的纸机运行性能并不是指消除纸机表面污染中并不起作用的游离微生物,而是指通过控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来保持表面洁净。专业的生物膜测试可以保证所要控制的目标微生物是正确的,并且采用的杀菌剂也是合适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7.
对我国高速行车条件下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常用缓和曲线的线形为三次螺旋线,称之为三次抛物线是不确切的,结合我国铁路行车速度发展的目标值,计算了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曲线最小半径值及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长度值,对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8.
高速列车设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TGV为例,阐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制动距离,牵引功率和旅客舒适等设计问题,并介绍了业已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9.
本文从力学角度对汽车超载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造成车辆机件早期磨损的危害,同时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30.
准高速车牵引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准高速机车牵引齿轮用钢20CrNi2Mo、15CrNi6经渗碳淬火及渗碳淬火+喷丸后的接触疲劳强度,并与20CrMnMo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钢材经渗碳淬火的试件,其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基本相同;渗碳淬火+喷丸试件的接触疲劳强度极约提高5%;所有试件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都是在渗碳层中产生浅层剥落,文中还讨论了渗碳化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及喷丸强化对接触疲劳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