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93篇
综合类   62篇
水路运输   843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文章针对水下垂直发射航行体,建立了一种考虑尾空泡影响的定常水动力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尾空泡对轴向力、附加力及俯仰阻尼力矩的影响。将仿真获得的考虑尾空泡影响的定常水动力系数代入理论弹道模型,预示水下弹道。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的考虑尾空泡模型及相应的流体动力求解方法获得的流体力系数,用于预示航行体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模型弹射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2.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鱼雷制导与控制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鱼雷制导方式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提出了未来海战对鱼雷武器制导与控制发展的要求,结合目前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特点,展望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44.
鱼雷装载可靠性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掌握鱼雷装载可靠性水平,探索鱼雷可以装载的最长时间,本文在分析鱼雷装载试验特点和试验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装载可靠性试验设计,给出了确定装载试验量的方法和装载试验的动态调整策略。该试验设计原理简单,使用灵活,既充分利用了鱼雷装载试验的样本数,又兼顾了考核不同装载时间的鱼雷装载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在鱼雷攻击中适宜的射距是确保鱼雷命中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使用鱼雷时必须确保所采用的射距在极限射距之内,因此在射击条件已知的前提下,要确定极限射距并且熟悉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依据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射击模型,建立起极限射距的表达式,进而得出影响其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仿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找出它们对极限射距的影响规律。此研究可为指挥员在作战使用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期充分灵活地利用研究成果,提高主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潜射鱼雷发射参数设定对鱼雷初始弹道的影响,建立鱼雷初始弹道数学模型,对鱼雷在纵平面的初始弹道进行了研究,利用Simulink编程进行了仿真,得出在不同发射参数设定下弹道的袋深、最大超调量和到达设定深度所需时间.仿真结果表明,鱼雷横舵管制舵角和出管速度对鱼雷初始弹道都有影响,其中鱼雷横舵管制舵角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优...  相似文献   
47.
国际电磁发射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际电磁发射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总结了电磁轨道炮、电热化学炮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关键技术,对电磁发射技术研究的阶段和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国内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杨庆峰  张恺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147-149
为分析低频钹式换能器的发射电压响应、辐射声功率、发射效率等性能参数,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发射换能器的轴对称模型,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共振频率为2kHz左右发射型钹式换能器,从结构阻尼入手,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得到换能器的带宽、品质因数等,比较了不同结构参数的换能器的各项性能,绘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发射电压响应曲线,为分析设计钹式换能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基于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效能模型,对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作战效能的可用度向量A、可信度矩阵D和固有能力矩阵C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固有能力矩阵中反鱼雷概率这一指标进行了研究。按照悬浮式深弹反鱼雷作战物理过程,将反鱼雷概率分解为鱼雷经过悬浮式深弹阵的概率、悬浮式深弹阵探测鱼雷概率和毁伤鱼雷概率,从而建立了悬浮式深弹反鱼雷系统的作战效能模型。  相似文献   
50.
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作战使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海军在研究发展反鱼雷鱼雷(ATT),但对于其作战使用方法问题,却很少公开报道。针对ATT作战使用时的两种作战模式,建立鱼雷与ATT之间的对抗模型,分析了ATT的射击提前角与鱼雷来袭舷角、鱼雷报警距离、鱼雷速度、ATT速度之间的关系,为ATT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并给出了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