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92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具有参数乘性摄动系统的鲁棒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0,σ](σ≥)故障模型,讨论了具数乘性摄动的系统存在执行器故障、传感器故障及执行器和传感器同时发生故障时具有鲁棒完整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应用H∞控制理论,给出了鲁棒容错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大多数现有的鲁棒故障诊断系统集成设计方法都采用基于2范数的残差评价函数。本文首先讨论了以2范数作为残差评价函数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残差评价函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故障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基于2范数方法的问题,使所得到的故障诊断系统更容易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3.
从滑模控制原理出发,综合李雅谱诺夫稳定性定理,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PMSM转速控制系统,讨论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一种带位置观测器的电机控制策略,该方法可以避免信号突变时对系统动态品质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了伺服电机的控制品质与鲁棒性。电机的伺服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比较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是基于PID算法的位置控制,由给定的目标位置或速度来控制电机,将检测到的位置与预定的位置进行比较,将偏差的比例、微分和积分线性组合,即可得到控制量。相比之下,采用带位置观测器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微分环节可能带来的瞬时冲击。  相似文献   
135.
交通标志识别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人们日常行车安全将提供极大的帮助。但要实现普及还面临很多的难题,比如道路标志识别系统对应用环境的鲁棒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智能的处理方法较少,处理速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6.
船舶柴油机的稳定运行,关系船舶电力系统电能品质以及柴油机的性能。为了使柴油机具有得到较好的排放性、经济性及动力性,对其转速进行稳定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柴油机调速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多段滑模面变结构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段滑模面变结构控制能很好抑制系统的超调量,快速跟踪目标值,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7.
对于支线型集装箱船来说,最终的装载能力往往取决于破损稳性,合理的分舱是提高分舱指数的有效手段。以某2500TEU集装箱船为例,首先对该船的原始模型进行简化并做鲁棒性分析,之后根据SOLAS 2009,借助国际通用软件工具生成大量分舱方案,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进行变量的敏感度分析,得出了水密横舱壁的数量及位置、边舱的宽度、二甲板及双层底的高度、压载舱的型式对分舱指数的影响。为设计者进行同类船的前期研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8.
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神经非模型控制的基础上,结合PID控制的优点,提出了神经非模型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确定了神经元网络的输入信号,并设计出自适应系数的在线修正算法,结合实例,给出了该控制器三个初始权系数的设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权算法非常简单,而且适应性和鲁棒性很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中采用有限元法,对一种梯度强度汽车薄壁结构的抗撞性能进行仿真研究。首先以该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峰值碰撞力F和比吸能E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板厚t、碰撞端强度s和梯度强度分布指数m对其抗撞性能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性能参数F和E与设计变量m,t和s的近似关系,并对该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F和E的最优设计Pareto前沿。然后考虑到工艺因素的不稳定性,选取该前沿上的特征点对最优设计的鲁棒性进行分析,发现当梯度强度指数m<0.5时(此时顶端强度和厚度应选最小值)鲁棒性最优。最后以原始材料(低强度均质性能)、高强度材料(高强度均质性能)和梯度强度材料进行某款车型前纵梁的正撞模拟评价。结果表明:梯度强度薄壁结构在乘员舱减速度、前围侵入量和比吸能等方面皆比传统设计有着更优的抗撞性能,且有效减轻了车身质量,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阐述了提升小波变换特性,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鲁棒性强、不可见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