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15篇
综合类   746篇
水路运输   221篇
铁路运输   52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东造船》2008,(1):4
江苏省竹箦机械厂始建于1972年,是中国阀门协会会员、中国五金制品理事单位、江苏名牌产品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企业,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92.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学院。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些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路面铣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针对路面铣刨机在正常作业过程中零件磨损的现象,提出路面铣刨机械的养护措施,对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为将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更好地应用到道路基层,需对其级配进行优化设计.文中以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为目标进行粗集料级配设计,以k法为基本理论进行细集料级配设计,最后综合粗集料与水泥粉煤灰砂浆配合比例,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总的级配设计曲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实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97.
以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四个方面概括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为分析框架,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就管理理念而言强调管制;就管理主体而言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在管理方式上强调上下级的等级管理;在管理重点上,强调执行,而忽视对结果的元思考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98.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性,系统必须在其投入运行之前进行安全认证,只有取得相应的安全授权才能投入运行.结合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示范工程中信号系统的安全认证过程,探讨适合我们国家的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认证模式,在应用国际安全标准的同时,必须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从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安全分析和设计,把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99.
运用多种模式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国际、地区,社区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和海外教学资源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渠道,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综合实力、扩大其办学规模和提高其办学水平,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0.
创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基因,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根本措施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教改革应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应建立利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机制中,关键在于提供产生创新人才的系列思想框架并物化为实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