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224篇
综合类   206篇
水路运输   147篇
铁路运输   234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针对BIM技术应用的现状和现阶段国内企业的BIM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基于BIM设计特点的管理系统。通过构建高效的BIM软件设计工作环境、优化基于BIM设计特点的管理流程、建立设计项目数据框架的方式,达到BIM设计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22.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BIM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地项目为依托,从应用目标、应用前准备工作、前期策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进度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等方面开展BIM技术在公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BIM技术,使项目管理走向精细化、全面化、高效化,并提高质量标准,增加安全保障,减少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率;同时与AI技术相结合,使BIM技术更加具有简便性,产出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部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座附近出现浇筑不密实、蜂窝麻面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续梁质量。针对这一现状,结合BIM及C#语言技术,从深化设计平台的选择、精细化模型的构建以及BIM技术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拆分并在空间上进行布尔组合,能够较快构建铁路连续梁零号节段BIM模型,满足深化设计条件;(2)基于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生成2D图纸并统计工程数量,能够直观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4.
装配式综合管廊在地铁车辆基地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将装配式综合管廊与地铁车辆基地有效结合,提出一种适合于地铁车辆基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解决方案。系统研究车辆基地发展装配式管廊的可行性,从目前车辆基地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现状出发,提出了单仓和双仓两种管廊断面模式。通过应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和节点深化设计,并在管廊设计中考虑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工程实践证明,装配式综合管廊比现浇管廊土建成本减少4%,工期缩短45%,从安全、环保、质量、工期、场地、运维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大力推广。下阶段应从标准化设计、施工方面对装配式管廊进行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nuous link between speeding behavior and accident causation, one that has not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o date. Taking advantage of established engineering conventions and formulae, we were able to set up an a priori hypothesis suitable for testing. Utilizing this formal scientific method (which GIS researchers have been criticised for not using) we establish a statistical link for this relationship. Our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to support all polic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controversial photo radar systems. The results from our research have been entered into a GIS in order to create a map for spatial display. This map illustrates the relative probability or risk of collision occurrence resulting from speeding at all intersections and interchang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ology could easily be maintained with periodic updates of data, thus creating a dynamic model from which to monitor traffic safety within the city. Furthermore, this model can be utilized to study specific strategies, allowing for the scrutiny of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ffects. The study area is the entire city of Calgary, Alberta, Canada, and includes all traffic collisions occurring during the year of 1994.  相似文献   
26.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7,37(3):251-263
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是制约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首先要提高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及其信息化程度。1)介绍我国复杂不良地质隧道超前预报的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包括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断层破碎带超前预报、城市地铁溶洞和孤石等探测的进展及应用等;2)介绍我国隧道岩爆监测预警方法及其应用,预报清楚之后就要加强安全风险过程监控;3)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物(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控最新进展,包括安全风险实时感知系统和实时预警系统;4)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快速增长,但在隧道运维管理中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公路隧道的运维管理,通过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及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可视化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以浙江省41省道岭下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平台,为公路隧道运维管理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8.
北京市商业区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铭  陈艳艳 《城市交通》2008,6(3):57-62
为建立商业区可达性计算方法,并为未来商业区的选址、设计提供参考,选取北京市较为典型的5个商业区为研究对象,对商业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计算商业区可达性包含的4个因素:土地利用、交通系统、时间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借鉴潜能模型,提出了可达性理论模型,并给出具体的可达性计算公式。以北京市5个商业区中18个大中型商场为例,计算可达性以及各区域到达这些商业区的可达性分布。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交通模型的现状和发展的比较.首先回顾了美国在交通规划模型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交通问题的特征,及其交通模型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张中国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上,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而应当大胆创新.其次,认为交通规划模型的研发,应该从提高预测能力和增强分析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对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做客观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建模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最后,讨论了交通规划和GI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visualization, data management and computational capabiliti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can assist transportation stated preference research in capturing the contextual complexity of many transportation decision environments by providing respondents with maps and other spatial and non-spatial information in graphical form that enhance respondents' understanding of decision scenarios. We explore the multiple inherent contributions of GIS to transportation stated preference data collection and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a GIS-based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instrument. We also present the design concepts of two survey prototypes and their GIS implementation for a sample travel mode choice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